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角七号》

(2009-09-15 09:51:16)
标签:

电影

海角七号

场景

女孩子

老套

  《海角七号》

 前段时间,看台湾电影《海角七号》,一部很有趣的,很生活的电影。一群人,为了一个信念,把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其中的爱情故事也比较老套,而爱情故事基本都是老套的。不过,吸引人。

 

   里面有三个场景,我记忆很深。一个场景,当明天要开露天演唱会,而当时下了很大的雨,女主角想到第二天的沙滩演唱会是否能成功举办,因此担心。而日本歌手对她说了这样一句话:难道你不想看风雨后的彩虹吗?那是看待事物两种不同态度之间的碰撞。

 

   第二个场景,是几个人在舞台上的时候,他们对男主角说的那句话:放松点,不要紧张,没什么大不了的。在一个本来不属于他们的舞台上,能做到这样坦然,放松地对着那么多人,那是境界。因为他们的投入和专注,并不在意太多的外在评价,他们自由的表达自己,从而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同。

 

   第三个场景:当一个警察拿着离开他多年的妻子的照片给一个14岁的小女孩子看,并问那个小女孩子自己老婆是不是很漂亮的时候,那个小女孩子并没有回应他的问题,而只是搂住那个30多岁的男子的头,让他靠在自己“柔弱”的肩膀上。那个曾经是特警的男人哭了,在一个小女孩子的肩膀上。明亮的月光,撒在三个人(还有一个小男孩子,是女孩子的“男朋友”)的身上,面对大海,背影是如此的美丽。不经意,我想到了一句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群人,望着那片大海,想着自己的心事,宁静的画面中,所有人和自己待在一起,油画一般的定格,我被感动了。

 

   电影中的人物不夸张,好象就在我们身边。那个敬业的推销员“马拉桑”;那个80岁的固执的“国宝”邮递员茂伯;那个为了自己家乡建设,为当地民生而发飚的代表;那个暗恋老板娘的鼓手“水蛭”等等。我们都可以在身边找到人物的原形。或者,你自己就是。

 

  说它是励志片也好,爱情片也好,文艺片也好,反正,每个人在中间都能获得自己要的感受。当然,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寻找到那个曾经的自己,或者是内心一直想要的自己。怪不得,它能获得大奖。关键,里面的台词,真的很美,特别是那七封信。

 

   人性之美,在于它真实。任何本质的东西,经过世俗的演绎,更适应社会生存,但也就失去了本原的味道。就好象是一碗简单的白粥,加入皮蛋和瘦肉,虽然有其他的功效,身价贵,但就喝不到粥的清香了。而我,更喜欢原本的味道。

 

  

   《海角七号》就是这样的一部不做渲染,不华丽的电影。平实中,慢慢的讲故事,一个有悲伤,有欢乐,有灰色,有冲突的人生故事。风雨过后的彩虹,让人看到希望。非常自我的本色演出,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自己,有自我,才有生命绽放,才有自由。有追求,哪怕到了80岁,没有任何让人仰慕的成就,你也能为你自己的生命感动一次,体现出属于自己的真正价值。

 

    第三个场景中,小女孩子的行为,让我吃惊了一把,也不免为小女孩子的举动喝彩。很小的年纪,就非常清楚别人真正需要什么,这可能是和她单亲成长有关系。她需要爱,需要拥抱,她会给予别人。青春期的自我独行后面,有着与人同理的能力,强大的心理能量。而语言,很苍白的,任何语言不能真正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一个细小的行为,一切都在里面了。导演很有才,能用一些很细微的表达,渲染,刻画出人物内心的需要和心理活动。

 

    有些电影,是用眼睛看的。而这部电影,是用心看的。其实,一部电影就象是一面镜子一般,在镜子里看到的人,都是我们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射。而镜子中的自己,被电影所解构后,再一次的反向解构到自己内心,疗愈的作用,就此发生了。所以,从我的角度看,那也是一部心理治疗的电影。

 

   共情,在那一刻真正的发生。因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投入,而发生。

 

   很棒的电影,至少我看来是这样的。用唯美的色彩场景来演绎,更能让人性共振后产生电磁波,击中你的心灵。有心灵体验的生活,才是生活,而非生存。因此,它是一部告诉我们怎样生活的电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用心看世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