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层桩周负摩阻力”的讨论
(2012-12-05 10:24:54)
标签:
桩负摩擦力淤泥孔隙水压力固结沉降杂谈 |
分类: 地基基础理论与实践 |
“淤泥层桩周负摩阻力”的讨论
Kingckong按:下面的内容整理自电邮记录,讨论时间为2010/9/28~2010/10/1。
Kent:
有一个在澳门的工程,长40m D400xt100管桩,按端承桩设计。土层由上至下: 6m填砂,10m淤泥,以下为砂/粘土互层直至强风化。淤泥层测得孔隙水压力与静止水压力同,可否认为:淤泥固接完毕?如果地面没有超载,可否只考虑填砂层的负摩阻力?
Kingckong:
(1)如填砂是新近填的,则对淤泥有大面积堆载,可能在测水压力时还没有反映出来,宜考虑淤泥的负摩擦力;
(2)若淤泥的含水量W很大(比如超过80%),很可能其自身的固结沉降也还没完成,则也需要考虑负摩擦力。
(3)若负摩擦力产生的下拉力太大,可考虑在桩身中性点以上涂低熔点沥青来减少其不利影响。
Hong:
新增荷载对淤泥有压缩作用,按规范应考虑负摩阻力。
Kent:
关键是孔隙水压力若没有沿淤泥全深度测量,是无法证明淤泥已经固结完毕.
反之,若每1m深度测1次,共8m淤泥空隙水等于静水压力,是否已经固结完毕?
注:填砂已经有10多年.
Kingckong:
若每1m深度测1次,共8m淤泥孔隙水压力等于静水压力,而且肯定以后不会有工程活动导致淤泥继续固结,则可以不考虑负摩擦。
Kent:
谢谢两位的讨论,实际只测了淤泥顶板下面2m,所以我们为安全考虑了填砂和淤泥的负摩阻,约占10%Ra。
Kingckong:
对淤泥最好看一下其孔隙比、含水量。如果含水量很大(比如超过100%),即使没有荷载,也很可能还会自沉。
以我98~2000年在广州市南沙地区工作的经验,南沙旧镇很多房子室外的踏步、散水等都沉的一塌糊涂,而这些房子的室外其实没有什么荷载。南沙普遍的淤泥含水量都超过80~90%。
Kent:
很有道理。
Hong:
应该是完全没固结。
Kingckong:
含水量很大,则问题从“土中水”变成了“水中土”,虽然孔隙水压力等于静水压力,但悬浮在水中的土粒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沉淀,故还是可能有较大的固结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