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熟半吊子游记(仅有虞山

(2010-10-25 12:07:05)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本期照片

http://cid-b1f8351e570e7e81.skydrive.live.com/browse.aspx/常熟

网上居然找不到任何一篇比较完整的虞山游记,基本上都是传统团队路线结束,这样玩肯定是没有意思的。

不要说游记,连稍微像样点的景区导游图都是欠奉。直接看google地图?景点不详也没有小路。

倒是骑游一族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资讯,虽然他们的目标并不在于具体景点的游览,但在路线信息中也多少透露了景区分布状况。

那么我们就直接从结论开始吧,传统路线,毫无疑问是从虞山东南山脚下开始

 

虞山公园

市中心的方塔街一直往西走到底,就是虞山了,从这里往北走,一路上有常熟图书馆博物馆,然后是仲雍墓言子墓,然后就是虞山上山的公路。(参见下图中的红色路线)在公路的两侧则是开放性的虞山公园

http://s13/middle/557cb83849369f69be26c&690

山脚下的虞山公园是否值得一游?如果时间不够的话,我觉得还是pass为好。这个公园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完全没有利用到真正的虞山,换句话说就是过于平缓、割离,没有作出真正游山公园的特色。(这当然是有理由的,下文再说)

我因为时间比较紧,就选了仲雍墓上山,一直往上爬到上图中的辛峰亭,然后折回虞山中路这条上山的主干道公路。(虞山也被这条山上公路分割成了东西两侧。)

仲雍墓的历史远至殷朝末年,可惜墓前的祠堂已经关闭,没有资料的陈列说明,只有小小的墓穴和浅浅封土也没有墓碑,感觉就差了很多。(旅游说穿了就是三分靠眼看,七分靠资料配合下的脑补)

从辛峰亭下到虞山中路后,眼前就是虞山门了。这倒是个颇有趣味也颇有特色的景点。

所谓“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古城被虞山插入一半,城防自然也要随之上山,而这虞山门便是常熟城最险要的一道关隘了。

只可惜这个特殊的地形却没有留下特殊的战斗传奇,再加上城墙也是新修,因此价值也难免打了折扣。不过根据报道,常熟方面对这段古城墙极为重视,从上图也可以看出,城墙自东向西横穿了整座虞山,一直延伸到西城楼阁(常熟古建筑群)和西门外游船码头,号称山、水、城汇聚。有时间的话,这里还是值得上去走上一回的。(票价30元

 

上山公路

过虞山门之后就是一段近乎于乏味的上山公路了。下面这张图缺失了所有上山的小路(因为是骑行图的关系),只能反映这条公路周边的大致景点分布。

http://s12/middle/557cb838075243242a19b&690

从图片的右下角看起,过了虞山门,接下来山路两侧全是公墓!当然,这既是中国古文化的余韵(灵山、好风水、安葬),也是现代化的必然。(泰晤士臭水,苏州河黑浜)但环境治理易,迁葬就难得多,更何况还都是解放后的新墓。比较可喜的一个现象是环保意识终于是上去了,现在墓区不允许烧东西,都统一在墓区外的慰灵坛烧,可以很好的防止森林起火和焚烧规模。不过说到环保,劈开虞山在中间修一条大大的公路本身就值得大大的商榷。虽然缓坡和好路大大方便了游客,但由于完全不限制车辆通行,呼啸而过的汽车和其后喷出的青烟实在让人扼腕叹息。我想,类似九寨沟张家界那些著名景点的专用环保车必须被提上议事日程了——这对于任何类似的景区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而另一方面,上文所提及的山脚下虞山公园之所以定位尴尬的原因也恰恰在于这些公墓,这些公墓可以说直接剥夺了虞山公园的腹地,让其作为一个山园却无山可用。据说常熟有意关闭这些公墓以更好地开发虞山旅游,这当然是困难重重,但只有这样,才可以彻底盘活虞山吧。(毕竟这些公墓的位置实在是卡的太不巧了,让虞山主景区刚个头就凉掉)

过了公墓下一站是维摩山庄,再下一站是桂香园,时间有限就都没进去了。这两处虽然推荐度并不高,但票价同样也很平,暂且列入补遗目标。

从虞山门到虞山主峰,一共也就三公里,一小时左右就可以走到。一路上山路,一路湖光山色——这是理想的状态,但实际上即便在川西、在新藏这样的原生态地区都不可能(现代化、商业化的恼人打扰无处不在),更不用说高度现代化城镇化的江南地区了。但反过来说,不经雕琢就一定好么?绝对未必,还是这句话,三份眼看七分脑补,看什么、怎么看决定了脑补的程度和质量,而这都是需要精心打造的。浓妆或淡抹需要因地制宜,但很多时候素面朝天就会给游客设置不必要的欣赏障碍。虞山西侧是秀美或壮丽(这里为什么用“或”下文我再解释)的尚湖,从山上眺望,开阔、波渺。但一路上山,都是公墓、茶山,虞山方面没有尽力见缝插针的安排各线山路、造观景台,而是试图让所有游客集中到最高峰(剑门景区)统一观赏。但不同的角度感观体验根本不同,又如何统一?

维摩山庄到桂香园之间的山路有一小段可以透过繁枝眺望尚湖,山树杂乱欠精修,仅能惊鸿一瞥而已。这方面虞山真的要好好向杭州学习,十里锒铛西山游步道都是聪明至极的摘桃子,而扬州对瘦西湖北区的精妙设计及周边天际线的控制同样堪称楷模。江南之美,在于自然和智慧的双重灵动。

 

剑门/兴福寺

过了桂香园才有了第一条分叉山路(山路过于单一是虞山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我们可以很简单的拿西湖三面的环山来做对比),继续往西上山就是虞山主景区剑门,往被下山则通往兴福寺。

比较常规的游览路线就是先虞山公园,然后虞山门这里乘车上山,游览剑门之后步行下山,到兴福寺烧香喝茶吃斋面。

http://s14/middle/557cb83849369f6ae73dd&690

所谓剑门景区(票价十元),说穿了就是劈山公路在主峰这里改成盘山而上,然后到最高点眺望尚湖的一处景点。剑门之于尚湖,没错,就类似宝石山之于西湖。

很不幸的是我上剑门的那天大雾弥漫,只能自high式的高唱烟雨江南,一眼望去啥都看不见。

玩过了剑门看过了尚湖,然后就有多重选择。

1.回头走,然后向北沿着破龙涧和虞山索道下兴福寺。

2.往前走,同样向北下山至清凉寺/龙殿

3.往前走,向南下山,游览宝岩生态园区

4.往前走,继续西行,游石洞景区,出虞山北门至圣贤文化广场

如前文所述,实际上传统路线都是选择1,也就是直接回头下山了。我第一次玩虞山,功课也没做好(实际上网上真的也没有什么参考篇目),时间也不够,所以也只能选择回头。

兴福寺的下山路有人说要穿桂香园(门票五元),实际上现在时不用了。路不是很好走(户外爱好者指责石板路伤膝盖,这条路就是个例子,坡度虽然还好,但感觉摩擦力方向过于生硬),碎石块铺就的道板走着也挺别扭。下山路有破龙涧环绕,但这破龙涧实在是……(请看照片)下山全程二十分钟左右,同路线的索道上站稍远(直山顶剑门),运行时间居然也要二十分钟,不过因为乘坐的人极少,似乎只有节假日才开。

山脚下就是兴福寺,虞山、兴福寺、破龙涧本来应该是一个完美融合的整体,但现在破龙涧水小、到山下甚至变成了黑臭的水沟,寺庙山门、寺庙和虞山的位置又有点不那么协调。(有一种可能是寺庙原先有较大的地盘,现在已经缩减到只剩下寺庙建筑群本身)同样时间过细,兴福寺就没进去了。很值得一提的是,寺庙外的茶馆、饭店各建筑的总体布局倒是古色古香,看上去还挺舒服的。

 

拾遗篇

出兴福寺走到大马路就有公交车站,上海和常熟公交卡完全互通,非常方便。常熟是真正的鱼米之乡,物产丰美,妹子也水灵。(正好遇到学校放学,所以一下子有好多学生上车……)小城公交车站间距极短,500米一站,有位子也没人坐。和上海一样,常熟的孩子也开始失落本土方言,同样很让人揪心。

由于第二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再加上团队游同去的也没有烟雨江南的雅致,所以就只能取消了预定的尚湖之行。(价值60元,还有一顿湖畔的每餐

回到上海十号线恰好开通,这样如果走沪嘉高速从北中环线进上海,一路上11、7、1、3、10、4,我都可以乘。(这就是市中心的好处了,呵呵)体验了一把五角场十号线,和想像中完全不同的是,十号线五角场站明显和五角场巨大的地下空间并不融洽,没有完美的锲入其中,而是偏居一隅,基本上整个车站和出入口全在四平路上。

回家饿极,直接敲开(周围包覆的泥块真的是要用敲的)带回的常熟土特产叫花鸡就吃,剥开荷叶时散逸的香气异常诱人,让我非常感动。但即使这表层工艺都还算道地,但味道实在是很一般,而且所用的肉鸡也明显是工厂速成型,口感也较差……

好吧,废话少说,看看这次还有多少没玩到以后要补的

首先,非常明显的是整个尚湖都没玩到。但问题是究竟怎么玩也是一头雾水。据说尚湖60块门票的景区并不大,倒是环湖有其它地方比较精彩(还有人甩出了长木桥这样吸引人的字眼),但整个行程安排完全是个谜。自驾或者骑行自然可以不在乎(他们需要担心的是车),但如果用走的话,尚湖两岸最长间距也达到了6公里,大环湖20公里,中间穿湖大堤的存在允许徒步小环湖也要10公里,总之到时候再看情况灵活处理吧。(可以和宝岩生态园区相结合游览)

其次就是上文提到的虞山后半段,也就是2,3,4的三条下山路线以及相应景点。根据普适的经验,往往团队游客不去的景点才更优秀,换句话说冷门的虞山后山反而才是重点。但路线的规划会是一个问题。初步考虑从虞山北门(圣贤文化广场)进,先游石洞景区,然后上山,下清凉寺、游龙殿,这样是一天。然后第二天则结合尚湖游宝岩生态园区。

至于沙家浜……只能说我对这个真的一点都不感兴趣了。

不过总的来说常熟对于杭州基本上没有任何优势,杭州爬山游湖可都是免费的,而且品质更高。如果真的自己有空,还不如抽时间分段去把杭州西山游步道走完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