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大养老股之一(同仁堂)

(2015-09-07 16:58:12)
标签:

股票

上期视频中提到了4大养老股,很多朋友在询问是什么和为什么?

何为养老股?

养老股的定义:在合理的估值区间,逐步逢低买入(也可选择定投方式),买入之后闭眼,持有,停尸,逢大波段或者高估之后卖出。

适用投资者:长线,上班族,价值投资者,资金量大者。

今天有些时间就总结一下,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一只一只的总结,今天先来总结同仁堂,在以后的时间里咱们再说后三只。

同仁堂被列为4大养老股之一的原因如下:

公司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1723年开始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主导产品为治疗性中药,品种多达800多种,其中一线过亿品种的有: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丹、国公酒、六味地黄丸、牛黄清心丸、乌鸡白凤丸、牛黄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二线品种增长较快未来有望过亿的有:坤宝丸、局方至宝丸等。

 公司依托同仁堂集团,集团提供品牌推广支持。集团旗下有现代制药业、零售药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2015年前,集团零售终端将达到2000家,渠道进一步拓宽。也由此为股份公司提供品牌推广支持。

公司的品牌力和产品力不容小觑。公司名列中国十大老字号品牌以及2012年中国中药十大知名品牌之一。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旗下产品功能涉及祛风除湿、妇科用药、消化系统用药等。

公司具有潜力无限的中药OTC产品。OTC产品相对于西药有较大的优势。
(1)中药讲究辨证治疗、综合调理,慢性病患者、亚健康患者服用中药观念深入人心

(2)我国中西药分开管理,对于中药的制度监管比西药监管宽松,如中药功能范围较为宽泛。品牌中药在OTC市场空间依然巨大。

同仁堂品牌和品种两大王牌。800种产品文号和200个独家品种是公司巨大的资源宝库。北京同仁堂是国家中药一级保护企业,旗下的安宫牛黄丸是国家保密配方,同仁堂也是传统中医药的第一品牌,同仁堂健康药业的飞速发展和六味地黄丸、阿胶等产品的后发优势无疑证明了同仁堂品牌的巨大认知力。

从300多年前的一家小作坊到现代化的中医药集团,“同仁堂”这块国字号的老招牌被历史赋予了沉甸甸的期望。面对新的市场环境,老字号如何常葆青春活力?这是同仁堂一辈辈开拓者共同的追求。

对于同仁堂来讲,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屡屡出现问题,自2013年1月以来,麻烦屡屡找上门。十个月间,旗下产品屡被曝出存在质量问题,使其陷入了“质量门”的困扰当中。 

1月中旬,同仁堂被曝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甘露醇,以使食品达到药品的功效,吸引更多消费者。而同仁堂方面的则以“由于标签中没有来得及更新而导致的错误”为由对此事进行了解释,后续也再无回应,最终便不了了之。

仅仅过了3个月,又有媒体曝出同仁堂地黄被检出不合格成分,但对此事件,北京同仁堂则拒绝评价。

7月底,南京同仁堂生产的“痔疮止血颗粒”被曝光存在严重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情节,并已被重庆市药监局要求暂停销售,后虽经证实这家公司并非同仁堂直接控股,但品牌效应再次将刚刚喘息的同仁堂拉回到众人的视线。

又时隔3个月,广东药监局于10月检验出同仁堂批号为12013038的安宫牛黄丸被查出其猪去氧胆酸项目不合格。事后同仁堂回应称药品为第三方企业假借同仁堂批号和标示生产的假冒药,从而暂时平息众怒。

一向注重质量为根本的百年老店现如今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国内深陷质量门不可自拔的同时,海外市场也是波折不断。

5月7日香港卫生署发出通告,下令从市面回收该集团旗下一款名为“健体五补丸”的中成药,因其样本验出水银超标5倍。同仁堂和同仁堂科技对此事同样不予置评。

5月中旬,同仁堂旗下另两款产品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又被曝出的朱砂成分含量分别高达17.3%及0.72%,远超国际标准。随后经媒体调查发现,同仁堂旗下多款常用药品都拿朱砂入药,而朱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已被证明含有剧毒,在美国、日本等国是被禁止入药。

8月18日英国药品及保健品管理署(MHRA)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则中药警告,称同仁堂牛黄解毒片等产品含有巨量的有害毒素。之后也有瑞典媒体报道,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也发现这款牛黄解毒片含有巨量的砷。

而无论是媒体所曝光的”朱砂超标“还是”汞剧毒“事件,北京同仁堂、同仁堂科技方面都对其闭口不谈,也从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发布过情况说明以及企业调查结果。

而频频出现的 “ 黑天鹅” 事件也让同仁堂陷入了质量和诚信危机。 同仁堂屡次遭遇“质量门”,其背后可能有做空力量的推动,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打开600085同仁堂的月线图,在2013年1月收盘价在19.98元,2014年1月收盘价在18.58元,期间最高价发生在2013年5月25.3元。历时一年时间完成清洗套牢盘任务,在13年期间连续在消息面上做空同仁堂,其股价并未出现大跌,只是在20元-25元这个区间震荡,主力可谓煞费苦心,利用消息面的利空诱骗散户卖出筹码,当消息面手段用尽之后,从2014年1份开始砸盘,连续5个月的砸盘已经使得无数投资者心灰意冷,2014年3月份,MACD开始下穿零轴,逼迫技术派投资者卖出筹码,就当MACD开始下穿之时,暴风指标已经出现月线级别见底,我们知道当暴风指标出现见底信号之后,就应该逐步逢低买入,而不是继续割肉,3月份之后的3个月是难熬的3个月,在14年6月份暴风指标出现买点,从此开启了月线级别的上涨,直到2015年6月份的44.5元,期间涨幅1倍。很多朋友看到这里会觉得太慢,当你复权之后会发现,同仁堂的价格高点在347.75元,而且每年都有新高,作为长线来讲,回报可期。

同仁堂的核心资产就是“同仁堂”品牌,“同仁堂”品牌内涵丰富,承载着对旗下医馆、药店等医疗服务,药品和养生保健品的品质背书,以及市场对“同仁堂”品牌价值扩张的强烈预期,理应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机会。但受体制和行业大环境制约(价格竞争&品质忽略),同仁堂品牌价值远未激活,产品毛利率长期徘徊在50%左右,但远低于品牌内涵细分的白药、阿胶、天士力等,甚至阻碍了其在处方药市场发展

2014年,同仁堂以收购方式成立的北京同仁堂新西兰公司4家药店开业,温哥华第三家分店、波兰第二家分店、澳大利亚第五家分店也相继开业。

在美国,同仁堂与美国美洲中医学院签订合作意向书,共同培养在美国市场发展所需的中医药人才。在中东地区,同仁堂落户的第一家药店在阿联酋迪拜开业。店内挂出的“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等古训匾额,经营的产品与国内的同仁堂药店别无二致。但它与国内又有一点最大不同,那就是除了医生以外的所有人员,包括店长都是“老外”。

同仁堂的海外布局将从华人聚集区逐渐扩大到西方主流市场。而同仁堂也将创新业态,发展养生保健中心,在种植采购、研发生产、批发零售、养生服务四大方面布局海外市场。

同仁堂经营的出口品种规格现在已达680种,同仁堂商标在海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在20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110家零售终端,为超过3000万患者提供了诊疗服务。同仁堂第一家境外生产研发基地也在香港建成。


同仁堂发布2015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56.57亿元,同比增长9.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14.99%,EPS为0.36元;扣非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16.66%。

母公司平稳增长,科技、国药增长依旧亮眼:上半年,医药商业收入增长15%,工业收入增长13%,分平台来看:(1)母公司同仁堂股份:收入增长5%,净利润增长9%,一线品种平均增速约5%,二三线品种平均增速约20%;(2)同仁堂科技:收入增长20%,净利润增长18%,其中,感冒清热颗粒略有下降,六味地黄丸系列增速9%,牛黄解毒片系列增速11%,阿胶、西黄丸、复方丹参片系列增速在30%以上;(3)同仁堂国药:收入增长33%,净利润增长23%,其中香港市场收入增长64%,主要系去年下半年公司整理香港市场渠道和今年2月收购大宏贸易所致。今年四月安宫牛黄丸终端零售价(香港)提高了4.3%,安宫牛黄丸海外需求旺盛,未来仍有提价可能;灵芝孢子粉继续在其他国家进行注册和备案工作。国药作为集团海外销售平台,目前已在1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56家店铺,有利于各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

今年8月份,全指医药指数下跌13.16%,上证综指下跌12.49%,沪深300指数下跌11.79%,医药指数相对跑输大盘。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 上半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355.61 亿元,同比增长8.91%,较去年同期回落4.76 个百分点。各子行业收入增速(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医疗器械同比增12.05%,中药饮片加工同比增12.04%,化学药制剂同比增10.23%,化学原料药同比增8.71%,生物药同比增8.38%。

同仁堂在经历了今年6月份至今的回落,其合理估值开始显现,同仁堂科技则于8月25日获得澳洲联邦银行(C om m onw ealthBankof A ustralia)增持394.7万股,增持均价10.15港元/股,增持后持股逾6640万股,持股占比10.56%。

 9月7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指出,2015年上半年,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确实继续快速发展。从企业数量看,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15年6月30日,拥有互联网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为425家,同比增长56.3%。从销售规模看,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拥有互联网资质的医药电子商务营业收入平均增幅超过了50%,远远高于传统药品流通销售模式的增幅,同仁堂网络购药也有望步入春天。

2012年7月同仁堂集团宣布将旗下10家子公司正式整合为六大二级集团,分别是同仁堂股份集团、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同仁堂国药集团,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同仁堂健康药业集团和同仁堂药材参茸投资集团。

目前同仁堂拥有3家上市公司,在国企改革的北京下,北京国资委是否再次选择资产整合,其他集团是否继续上市?

在市场调整中部分医药个股已经跌入价值区间,目前是否估值合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同仁堂百年老店只有一句话:值得拥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