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必须实行新制

(2009-02-08 01:02:11)
标签:

教育

文化

学习

责任

世界

转变

杂谈

分文理科

分类: 构建和谐社会

教育必须实行新制

 

对于中国的现行教育的弊端,现在讨论高中分不分文理科的问题,象是在搞幽默,因为这明显没有切中要害和根本,如同隔靴搔痒,全然挠错了地方。简直是在抓小放大!

当然能讨论比不讨论好。

中国的教育发展,要改革,要除弊兴利,要建新制,是到了历史性的时候了。对于这一点有异议的人几乎没有,我就不多谈。

关键是要建新制,应该以什么为原则、什么为标准呢?这标准和原则就是基本的目标,在没有搞清楚之前就妄动肯定会犯错误,那就还不如不动,否则就会犯错误,引起被动和混乱的局面。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标准和原则,必须首先确定。

一、我们的教育新制,要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现在主流讨论的绝大部分是检讨失误、

揭发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这虽然也是必要的,但我认为不是最主要。如何放眼世界,面向未来才最富有根本意义,才具有战略意义,才会最有实效,才会占有先机,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少走弯路。

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就是要对现行的世界各国的教育制度做深刻分析比较,取长补短,

对于符合社会发展,顺应甚至引导世界潮流的教育制度和方法,一定要加以吃透消化,加以借鉴。国与国之间,其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在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分量将越来越重。所以我们的教育新制,在立足本国的同时,一定要兼顾世界性教育市场的状况。

    二、我们的教育新制,必须是科学化、专业化为主体。教育有面向现实的一面,更有面向未来的使命。政府有面向未来的使命,但政府更需要着眼现实。从两者间的使命和社会功能这个角度上将讲,教育由政府统管应该逐步过渡到政府监管。教育新制应该在政府的监管下,由具有高度社会责任的最好的教育家、社会学家、管理学家、历史学家等组成专家团,进行独立的研究讨论,提出方案,并征求社会广泛意见,并提供给政府相关部门最后决策意见。

教育新制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还必须体现在日常的管理体制中。教师是特殊的职业,应该有特殊的聘用标准和特殊社会定位。“教师是崇高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不要仅仅变成口头表扬和赞誉,应该体现在聘用的标准上,享受的社会待遇上,严格的职业要求上。这样教师的队伍质量就自然提高了。

同时,教师行业的晋升制度必须符合教育行业本身,不必照套行政和技术类职称和官衔制。要针对刺激教育发展本身规律来制定标准。

三、学习要不要分文理科,答案是要分。为什么要分?高一分?高三分?还是进大学分?谁来分?

先说为什么要分?因为社会分工发展的要求,人们个性发展的需求,内因外因都要求必须分,学习要分科,研究要分科,不仅分文科,理科,还有分工科、医科、艺术等等很多科目。

关键是什么时候分?谁来分?对谁分?从外因看,社会需求要求人才各有长处,研究机构要求术业有专攻。那就是说从外因看必须是到了大学才分或者到了社会就业才分的。对谁分呢?对来学习的学生。从学生本身即从内因看,是个人成熟了,懂得个体社会需求和个人追求时,想分就分,想好了随时准备选择。最好是甚至一两次选错了也还有机会再选择。这样符合人性,也很科学,不浪费社会的效益和能量。于是事情也就清楚了,学生们按18岁基本成人的概念,也应该是进大学的年龄了。从内因看,也是进大学再选择分科学习合理。

四、分的目的是为了选。选的目的直接是为了用。分、选、用是一体的化的,是有机的,不可分割的。

问题出在“选”这个环节上,目前的学生们这个“选”是被动和盲目的,体会不到“分”真实作用和意义,和将来的“用”完全脱节,对这个“用”毫无驱动力,这就是现在教育的悲哀。全然脱离了“学以致用”基本原则。所以,谈“分”是脱离了主体,谈“选”才入正题。目前大学“选”才和学生“选”科,根本不在同一个步调上,按理两个“选”科学地讲越吻合越默契越好,越关联密切越正确。

如今这高中“选”科,象是未成熟的学生孩子们在自说自话、自废武功,这样的“选”才机制,多么象武侠小说里的资质差的师傅在用笨招选苦孩子呀!这个资质差的师傅就是现行的教育制度。现行的制度不该是教不出什么光大门楣的徒弟来的。

再有这大学“选”才,大学好像都是在帮政府在打工,在执行政策,说用力了吧,还是挺在乎和挺认真的,说真的全力以赴了吧,却又总觉得灵魂未附体,又如同太监帮皇帝选妃子,事情是自己的,但确实又是在办别人的事情。在教育的问题上,大学目前的主人翁精神太差。大学目前的这种“选”才机制,象武侠小说中邪派大师在用怪招招揽资质不错的弟子,其心术总是给人感觉不是那么的纯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