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辉说:“卓越网为何不能web2.0”,他认为,如果一些图书有恶评,就会影响销量,并且举例《长尾理论》在卓越上被恶评而影响了销量的例子。
我看到这个blog我就说,这是很小众的想法,这个心态,实际上反映了2个方面的4个问题。
还是从长尾理论出发,80%的图书因为差评影响了购买,但是20%的图书因为好评却因为好评而畅销,实际上如果你从豆瓣上面的评分评论情况与卓越当当畅销书的排行榜,发现会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就是说,好评度越高的书籍、电影买的人越多。作为商家来说,你是愿意一本书定价100元买10本,还是愿意一本高质量的书50元卖1000本呢?选择后者,无论从仓储、采购、处理、物流等会更加高效。
许晓辉的观点,是典型的黑商家想说的,拼命推荐利润高质量低的书,却不推荐质量高的书,典型的一锤子买卖,买卖完了还不给别人说。不发展回头客的商家,那是火车站飞机场,反正总有人挨刀。但火车站、飞机场的商家,很难做到百年老店D。
作为消费者,你会相信谁?你是喜欢去一个商家,然后对方疯狂给你推荐,还是喜欢别人给你推荐而去购买呢?
如果有人恶意评论怎么办?还是从长尾理论来说,如果网站有足够的用户,有20%的用户是喜欢职业恶评的,但是很难会影响80%的主流评分的。相信最广大网友的选择,是未来网络的基本原则。
另外一个很2.0的例子,淘宝网的信用评分系统,可能会有竞争对手会通过一些方式来恶评,但是只要你本质是好的话,网友几乎可以一眼看出恶评的情况,而一些人自我炒作的,时间成本、运作成本都不低。
当然,我同意该blog说的,不能太2.0了,如必须完成购买的才能评论,这是质量最高的评分方式了。或者把购买评分与未购买讨论区分出来就可以了。
图书、音像等产品网站应该2.0化,因为可以有促进3个方面的内容
1、促进了图书的质量,如果你不是一本好书,就一定会被恶评继而影响销量,如果是金子就总会发光,看的人越多,评价越好销量就会越好。而卓越不2.0,造成的都是一堆盲婚哑嫁,买书的不爽,写垃圾书的却赚的很爽。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作为一个商家来说,选择哪个不言而喻。
2、促进了图书评论的质量,当你去看看豆瓣上面的书评,比起那些所谓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书评要好得多了,有感而发的人会影响了其他的人,这也是良性循环。
3、促进了社区化的方向,一堆人叽叽喳喳在后面讨论,带来的是网站的活跃,也更多意见参考,用户只是选择购买谁的产品而已,而不是选择去别的网站购买。
在豆瓣刚出来的时候,我曾经写个一个文章:<为什么是豆瓣?豆瓣为什么?卓越又是为什么?>,已经基本表达了我的态度了。当时我就觉得卓越可以做到豆瓣的功能,比豆瓣更有潜力,后来我也一直觉得,豆瓣的归宿,最好是卓越(亚马逊)或者当当。
另外,全球最大的图书音像B2C网站亚马逊,则早就开放了评论评分系统,甚至由此产生了很多网站为之奋斗的alexa排名,其实,豆瓣也只是亚马逊商品评论的分支而已,当然,豆瓣的群组功能确实很牛B。
我看到这个blog我就说,这是很小众的想法,这个心态,实际上反映了2个方面的4个问题。
还是从长尾理论出发,80%的图书因为差评影响了购买,但是20%的图书因为好评却因为好评而畅销,实际上如果你从豆瓣上面的评分评论情况与卓越当当畅销书的排行榜,发现会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就是说,好评度越高的书籍、电影买的人越多。作为商家来说,你是愿意一本书定价100元买10本,还是愿意一本高质量的书50元卖1000本呢?选择后者,无论从仓储、采购、处理、物流等会更加高效。
许晓辉的观点,是典型的黑商家想说的,拼命推荐利润高质量低的书,却不推荐质量高的书,典型的一锤子买卖,买卖完了还不给别人说。不发展回头客的商家,那是火车站飞机场,反正总有人挨刀。但火车站、飞机场的商家,很难做到百年老店D。
作为消费者,你会相信谁?你是喜欢去一个商家,然后对方疯狂给你推荐,还是喜欢别人给你推荐而去购买呢?
如果有人恶意评论怎么办?还是从长尾理论来说,如果网站有足够的用户,有20%的用户是喜欢职业恶评的,但是很难会影响80%的主流评分的。相信最广大网友的选择,是未来网络的基本原则。
另外一个很2.0的例子,淘宝网的信用评分系统,可能会有竞争对手会通过一些方式来恶评,但是只要你本质是好的话,网友几乎可以一眼看出恶评的情况,而一些人自我炒作的,时间成本、运作成本都不低。
当然,我同意该blog说的,不能太2.0了,如必须完成购买的才能评论,这是质量最高的评分方式了。或者把购买评分与未购买讨论区分出来就可以了。
图书、音像等产品网站应该2.0化,因为可以有促进3个方面的内容
1、促进了图书的质量,如果你不是一本好书,就一定会被恶评继而影响销量,如果是金子就总会发光,看的人越多,评价越好销量就会越好。而卓越不2.0,造成的都是一堆盲婚哑嫁,买书的不爽,写垃圾书的却赚的很爽。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作为一个商家来说,选择哪个不言而喻。
2、促进了图书评论的质量,当你去看看豆瓣上面的书评,比起那些所谓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书评要好得多了,有感而发的人会影响了其他的人,这也是良性循环。
3、促进了社区化的方向,一堆人叽叽喳喳在后面讨论,带来的是网站的活跃,也更多意见参考,用户只是选择购买谁的产品而已,而不是选择去别的网站购买。
在豆瓣刚出来的时候,我曾经写个一个文章:<为什么是豆瓣?豆瓣为什么?卓越又是为什么?>,已经基本表达了我的态度了。当时我就觉得卓越可以做到豆瓣的功能,比豆瓣更有潜力,后来我也一直觉得,豆瓣的归宿,最好是卓越(亚马逊)或者当当。
另外,全球最大的图书音像B2C网站亚马逊,则早就开放了评论评分系统,甚至由此产生了很多网站为之奋斗的alexa排名,其实,豆瓣也只是亚马逊商品评论的分支而已,当然,豆瓣的群组功能确实很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