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如何制作邮集贴片
(2013-08-06 14:57:37)
标签:
转载 |
2009年8月22~23日,省邮协在邮政宾馆举行了“安徽省迎接建国六十周年邮展邮集会审会”,会上请国家级邮展评审员、著名集邮家李伯琴先生为到会的省、市邮协领导、各市县邮协代表及邮集作者作了“专题邮集知识讲座”,并分别对送展的九十佘部邮集一一作了点评。与会者与集邮家李伯琴先生近距离接触,聆听大师的讲解,受益匪浅。根椐记录和学习理解现整理如下,供参考。
邮集纲要页的制做:
1.题目:
2.前言:
前言要简洁明确,对整部邮集做一概述,要显示邮集的结构层次、内在逻辑性的完整,并反映邮集的特点。前言要写得有特色,有吸引力,每一个字、一个标点,都要精心推敲。一些感受性的言词让观展者去品、去想、去议,邮集的作者最好不要在前言部分表述。
3.纲要:
评审员在点评邮集时首先看纲要页,纲要页给评审员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因此用心作好纲要页也是编组好邮集的重要一环。
纲要按排要平衡、简单、明确、将邮集按故事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分为若干章,每一章再分为若干节,如第一章是“古建筑遗产”,第一节是“武当山”应如下标注:
1.古建筑遗产……………………………………………(16)
1.1武当山………………………………………………(4)
1.2恒山…………………………………………………(5)
1.3故宫…………………………………………………(4)
1.4天坛…………………………………………………(3)
下面是该章每节贴片上端的文字标注:如
1.古建筑遗产-1.1武当山
纲要页一般不要用邮品。纲要要有章有节,不可有章无节,或有节无章。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邮品按排要平衡。邮品布置不可有的章或节按排很多贴片页,有的则贴片页很少,使人看了觉得作者的邮品有“多的太多,少的太少”的不均衡感觉,章的字号较节的字号大一号,章与节的顺序号一律用阿拉伯字母标注,(如 1.2.3.)不宜用汉字(如一.二.三.)标注。章后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此章贴片合计数,节后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此节贴片数。
贴片上邮品的布置及要求:
1.贴片的页面设置:上边距为2~2.5㎝,下边距为1.5㎝,左右边距为1~1.2㎝。
2. 贴片尺寸:(一行4片)标准230×290㎜,(一行3片)300×290㎝,(一行2片)460×290㎜
3.在标准贴片上放不下(宽度方向)大封片时,可采用“开天窗”、将多出部分折叠、裁剪去多出部分“指一般或普通实寄封片”。也可适当将贴片宽度增加5~10㎜。
4.专题邮集应按排2国以上的同类型邮品,邮票应占50%左右,其它应是邮资封、片、戳、票、简等多类型的邮品, 同类型的邮品应少放.最好是同类型、多品种。在同一张贴片上不要放二张太大的封,最好是封、片、票、简等均衡布置。一部专题邮集(5框)放置极限明信片以2-3枚为宜,盖销票、无齿票、小型张均属集邮收藏品,不宜用在省、市级邮展或竞赛性邮展上,厂、矿单位和社区邮展可不限。凡是印有(或盖有)邮资图、邮资机戳、改值戳、军用三角型免资戳、邮资已付戳等封、片、简、简片及贺年有奖明信片都可列入专题邮集的素材,美术明信片则不行。
5.每一张贴片最好放4-8枚邮票,以6枚为宜。同一套邮票应分别布置在多张贴片上,不能放在同一张贴片上。在同一张贴片上不能新、旧票混贴。邮集贴片上的集邮知识和专题知识应分别在邮品的旁边作专门介绍, 集邮知识和专题知识在标注(介绍) 时不能混在一起,最好用二种字体区别开并遂条标注。
6. 贴片上的邮品要布局合理,既不要太拥挤又不要太疏松,邮品要摆放端正,切忌将邮票摆放成各种图形喧宾夺主.邮品和说明文字在布置时需兼顾美观、均衡、疏密等诸多因素,因此不妨在整体构思好后,先在电脑文挡上用等同邮品大小的文本框试放位置,再配上文字,反复调正到满意为止.
7.贴片上需放置复印件时,应将原件压放在复印件上,原件和复印件千万不能分开放置。复印件不能和原件同样大,应是原件的3/4或1/10大小。
贴片上出现邮品相互叠压布置时,邮品与邮品叠压部分的邮品衬纸应剪去,不应在邮品叠压部分出现衬纸。
陆在淮
见 《淮南集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