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乡俗民风(1)
(2023-07-26 11:56:15)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活着 |
在贵州插队的日子可以说是一生中文化生活最匮乏的。那会儿整天除了出工就是忙活自留地、喂猪、做饭、洗补衣服、倒腾粮食,再剩下的时间就是睡觉了。那会儿哪儿有什么业余时间呀?数得着的业余时间就是烤火、摆龙门阵。这应该算当时农村不多的文化生活了。可惜那这样的精神食粮实在少得可怜:寨子里也没几个有阅历、肚子里有货的,要摆古、摆外面世界也得有这样的人才行啊。那会儿最喜欢听的要算胡连长和郝大爷他们讲搁旧军队当兵的见闻了,那都是些我无法想象的经历。只可惜类似这样的事他们讲的也不多。尤其胡连长,很谨慎,即使摆龙门阵也晓得分寸。
冬天在煤油灯下一边烤火、一边听收音机、一边补衣服,也算挺不错的时光。收音机是自制的,四管推挽式,本身功率不大、灵敏度也差;再说又是在山区,接收的电台本身有限。所以那会儿听收音机根本没得选,只能是收到哪台听哪台,管他里头说的啥呢?说啥听着都觉着新鲜,毕竟说的是外面世界。要是凑巧收到个唱样板戏的,可就烧高香了!
另外冬天有时也能看电影,不过得上区里,来回得有小30里。说起来那会儿的电影也没啥可看的:下乡两年就没瞧过一部故事片,都是样板戏。而且还不是搁剧场拍的那种彩色的,而是那种黑白的电视片。那会儿看电影也没座儿,得搁寒风里站俩小时,然后再黑灯瞎火地往回赶,到家已经下半宿了。就这也都场场不落。当然这样的机会本身也不多:一冬天闹好喽能看两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