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4.8蛋炒饭(31)

(2023-07-12 09:46:19)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活着

所以贵州人——尤其大山里出来的那些人——往往有着超常的记路能力。许多山路不管多么曲折相似,他们只要走过一遍就会过目不忘,一般不会走错。这完全是土生土长的自然环境中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而我就不行了:走过的路只能记个大概,再走几遍仍可能走错,除非路口有特别明显的标志。

后来走多了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比如在记路时如果路口特征不很明显就拿稍远点儿的参照物辅助记忆。这样随着记忆元素的增多,标识更加丰富、明确,果然好记了些。可这种方法也有失灵的时候:比如遇到雾天就常常不那么灵了。因为云雾很容易隐去原先那些参照物,常常把你迷失在路口、让你一筹莫展……

有一次我们随队里出工,在晌午歇气时候我、霍刚和方梓涧我们仨,便利用这段时间去附近山里砍柴。

那会儿我们经常这样:在队里出工到吃晌午饭时候,便利用吃饭和休息的间隙去附近山上砍柴,砍完回来再接着出工。等收工回家时正好把柴禾挑回去。这样做不仅省去了专为砍柴付出的劳务,节约了时间和体力,所以不失为一种科学合理的统筹劳动法。唯一的缺点就是要饿肚皮。不过那会儿我们的口粮也不足,正好借机可以省些粮食。因此只要出工地点附近有山林,我们都会在出工时带上钎担(一种专门挑柴禾的扁担)和柴刀。

那天也这样:队长刚刚吹过晌午哨,我们仨就拿起钎担和柴刀、急急忙忙地朝附近山林里钻。一进山我们就分开了,各自分头去寻找柴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