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5下得烂(6)
(2023-04-08 10:10:07)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活着 |
在我印象里农民应该算最“下得烂”的行当了。没有“下得烂”的决心和勇气你是不可能搁乡下呆得住的。当然身处这样一种环境不管你最初想法如何,最终也只能迫使自己“下得烂”!否则又能怎样,总得先活下去吧?
下乡一年后我觉得自己已经很“下得烂”了。可后来看到一些农民的表现才觉得自己还差得远!说实话那样的事要发生在我身上、我恐怕不敢象他们那样去做:一是没那勇气;二是怕也承担不起那后果……
我下乡那会儿可以说整个贵州农村都缺医少药。别说生产队了、就连公社也没个卫生院。那病了咋办?实在不行可能走个几十里去找个中医瞧瞧,不过这也是个别的。多数情况下也只能自求多福。那会宣传的什么“赤脚医生”啦、农村保健室啦,这些个农村卫生机构可以说在贵州农村基本不存在。
为解决下乡后的医疗问题,下乡前我们一般都会从家里带些药。这主要是一些治疗伤风感冒、发烧、腹泻、头痛脑热之类的常见病药;再就是一些治外伤的药。我因为体格弱,尤其肠胃功能不好,所以从家带的药无论种类和数量都比其他同学多。
这些药虽说是给自己备的,可实际上后来大都支援农民和其他同学了。尤其是寨子里那些农民消息都灵通得很:比如哪个知青从家带了什么东西全都一清二楚。一旦遇上事儿了——比如家里娃儿病了,就会马上找上门来。这时候你能咋样:都一个寨子上的,人家都开口了,好意思不给吗?即使心里再不舍此时也只能拿出来奉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