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腊五连封(17)
(2022-12-31 13:17:46)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活着 |
这轮操作太让人疑惑和意外了,教人完全看不懂!
不觉得奇怪吗,你们说哪能这样?哦,对待已经“混阳”且明显有感染迹象的疑似病例,复检时居然不单独采样、而是仍与多人混采,那么这种检测有何意义?复检后不是依然没法确定试管中究竟哪一例为阳性、仍需再次逐一进行排查,这不瞎耽误功夫吗?再说既然是混采,那为什么同室两人中却只采一人?另一人难道不是同样存在重大感染嫌疑、却为何不采呢?
思忖再三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核酸公司这样安排只一个目的:为节约成本。
我也只能作这样的“合理推测”:用于采集的试管在上门之前里面已经采了9例拭子,因而只容得再采一例。如果该混采试管最终的检测结果仍为阳,则大概率认定其中的发烧者为阳性,因为她已经两次“混阳”了,哪儿有那么巧的事?所以此说不无一定道理。再说作为检测公司对检测结果有认定权:说你阳你就阳,不阳也阳。故此羊不羊的先进圈再说,反正进去后还得再排查,而这一切不还得由我们检测公司说了算吗?
至于对另一位同居者之所以不检测,其一可能因为此时试管容量已达上限,故无法再采。其二则可能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已不宜多采:采了反而可能使问题复杂化,即可能增加采集结果中的存疑成分,所以倒不如只采一例更单纯。至于这样做对社会的危害和影响则基本不存在:因为凡同居者皆为密接者,不管其阳不阳必一并隔离,故何疑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