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后感 |
一本育儿的书,里面有很多故事串联。
第一个主人公眼镜仔,长期在母亲的打骂中长大,母亲为了让他成绩好,请了很多家教,并且要求家教如果不好好学习也可以打骂孩子,前几任都这样做。直到作者出任了眼镜仔家教,并没有打骂,当他看到孩子躲避的动作,惧怕的眼神感觉十分伤心。母亲当着作者的面打骂眼镜仔,怒其不争,最后作者没办法忍受,辞职了。他不愿意想起眼镜仔,并不是因为他不优秀,而是不愿意去回忆起那段心酸的过程,为眼镜仔。
茉莉从小被重男轻女的妈妈束缚,弟弟可以考低分,她不行,否则就是挨打。她完全按照母亲设定的路线走,不能有违抗。她做到了。婚姻也是按照母亲的安排,婚后生了女儿小叶,但是丈夫一家也是重男轻女,并且觉得小叶智商不行,上学后经常考分很差。只有一次进第三名,丈夫才像个父亲一样给予孩子关爱和笑容。小叶为了妈妈不受外婆骂,作弊得来的第三名。茉莉知道后没有责备她,并且在未来一直鼓励认可她,她意识到小叶在为了获取父母肯定而牺牲自己,在走她的老路。于是她决定让小叶有自己的人生,爱孩子不应该有前提条件。
若娃被她妈妈认定为多动症,其实没有。因为这样不用跑医院,可以让他妈妈感受到她被需要。所以妈妈不需要她成绩好,只是逛街,吃饭,追剧,一说学习才精力不集中,都是妈妈先入为主,孩子自然照方抓药。因为妈妈需要被需要。
巧艺父母一般人,却为了给子女好的教育,送她念私校,各种开销很大。巧艺收到别的礼物很贵重,一个收款1200多,她没有那么多钱,只能精心做手工卡片,只为维持这段看起来并不是很好的关系,压力也很大。最后她看上了公立大学,能为家庭减轻一些负担。
陈小乖,一个复杂家庭的孩子,父母因为不能结婚,想到要个孩子也许奶奶就能接受,结果发现不行。后来奶奶介绍阿姨认识爸爸,生了妹妹,之后爸爸和阿姨离婚,妹妹让妈妈抚养。于是妈妈妹妹姥姥住在一起,后来妈妈有了男友,又带来两个弟弟……太混乱了!陈小乖只有钱,但是后来他发现妈妈把爱给了叔叔和弟弟,居然没有他。后来他去跟爸爸住,爸爸甩给了奶奶,奶奶让他改名字,改过之后奶奶一家对他很好,只是一个名字而已。想想这个孩子好可怜,他有虚荣,他知道不好,但是他除了钱没有家,没有人真正在乎他。他在这种环境下认真读书显得如此多余。
纪小弟,永远被妈妈和姐姐进行对比,但是最后就是彻底激怒了孩子,不学了。当然,之后可能她妈妈又找了家教,但是效果一定不好。每个孩子都那么厌恶与别人比较啊……
小孩子最恐惧的事情就是跟别人不一样
一个男孩的自述,本来小学挺好,但妈妈过度干涉,让他受排挤,转学后依旧如此,最后放弃学习自甘堕落,妈妈决定把他送美国去……
读完后,觉得孩子是自己的主宰,作为家长,不应该有那么强的控制欲。在这方面,我做的太差了,可能就是害怕孩子生长过程中,会脱轨,或偏离轨道,所以惊恐不已。其实也许在孩子心中,我认为特别重要的事情,在他们心中只是无关痛痒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