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化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胡同东口,从外观看此乃一普通小庙,隐藏在京城的一条胡同里,山门不大,还低于路面一大截,除了两座石狮子还算气魄,实在是毫无出众之处。但进得山门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座的院落配上别具特色的殿堂,小巧玲珑、庄严华贵、另人刮目相看。寺内自山门开始依次为钟鼓楼、智化门、智化殿、大智殿、藏殿、如来殿、大悲堂等,其中如来殿最为精美,是两层楼阁,供奉如来佛像。寺内主要建筑的屋顶都是用黑色琉璃瓦铺砌的,虽然经过了多次修葺,但建筑的梁架、斗拱、彩画等,仍保持着明代早期的特征,是北京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明代寺庙建筑。

智化寺京音乐是在建寺之初传入的,它采用的是中国民乐的工尺谱。其谱稿是由明代宦官私自带出宫廷的,既包涵有唐、宋佛教法乐的精髓,又吸收了宋、元、明民间俗乐的调式,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500多年来智化寺京音乐一直保持着原始的风貌,被誉为音乐界的“出土唱片”,它采取封闭式的方法师徒相传,至今已传到28代。

现在每天演出四场,时间分别是9点、10点、11点、15点准时演奏,每次15分钟。

刻录在大理石上的智化寺京音乐乐谱。

虽然历经沧桑560多年,但智化寺的基本格调受到了较好的保护,特别是智化寺藏殿内的转轮藏,更是目前北京唯一的一具明代原木结构转轮藏,年代早、雕刻精美、线条粗犷而有力。藏殿是智化殿前的西配殿,因殿中不设法座,仅置转轮藏一具,故名“藏殿”。

看“藏殿”二字是否有问题?其实这是有说道的。寓意着凡事有失就有得,藏字的左边少了部首,殿字的右边就多了一点。

如来殿最为精美,是两层楼阁,供奉如来佛像。殿内如来佛像的左边是金刚,右边是梵王,而我们常见到是在如来佛的两边有四大金刚。据说智化寺原来是明代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因受皇上的恩宠,王振把如来佛比做皇上,把自己比做梵王,手拿拂尘忠心侍奉皇上。所以和其他的庙宇不一样。
走进如来殿,殿内的陈设,从彩绘描金的佛像、侍者,到雕凿精美的条案、经橱;从连天接地的万佛龛,到吊顶天花的六字真言彩绘,……全部是明代艺术风范的原状保留,未曾有过任何粗拙的修饰加工。
如来佛左右的金刚和梵王身上穿的袈裟上的纹饰至今还栩栩如生,据介绍平面的彩绘是用剥金工艺做成的,现今还没有人能做。当时的工匠先在袈裟表面贴上一层金箔,然后在金箔上面涂上黑色,再用小刀把黑色一点一点剥掉露出金箔的底色,经过工匠的精心剥绘,袈裟上的一条金龙就跃然而出了。这个工艺的难度在于手工剥金若太轻则黑色剥不掉,太重则将金箔一起剥掉,所以难度极大。彩绘描金佛像上所有的平面的彩绘都是这样采用剥金工艺制成的,让现代人惊叹不已!

因保护文物殿内禁止拍照,这是我从殿外拍照的金刚佛象,历经560多年的风风雨雨而衣服上的剥金彩绘依然清晰可见!
万佛阁是智化寺的最高处,站在万佛阁外廊凭栏望去,我们再一次发出了惊奇的感叹:原来这座小小的寺院从远处的山门、钟鼓楼,到近处智化殿、万佛阁,所有殿堂的屋顶全部铺装黑色的琉璃瓦,这在国内现存的寺院中实不多见。有人说当时大太监王振为了家庙能够长久保存下去,因此不显山不露水,故意选择了最不起眼的黑色做屋顶,外面的山门也不气派,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不露富”,在家庙里面却是富丽堂皇。
另一方面黑色,又象征着神圣和庄严,象征着权势和高贵,在500多年以前它被选定为智化寺屋顶的颜色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在佛教意义上,黑瓦覆顶还有一重含义:佛经上有四种色之说,息灾为白、增益为黄、敬爱为赤、降伏为黑,喻地、水、火、风四大。因此,黑色在佛教中是象征风大的颜色,而风又象征无边的法力:如来成道时,亦以风指降伏恶魔。黑色琉璃瓦屋顶,正好与“智化”寺名相对应,前者以风降伏恶魔,后者以智度化众生。
智化寺的门票是20元,但每星期三对前200人免费开放,有导游免费讲解,所以感兴趣的游客可以选择星期三去参观。另外有老年证的朋友每天都可以免费参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