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动的快感——拆弹部队
(2010-03-10 00:49:24)
标签:
拆弹部队阿凡达广电陆川宁浩手持摄影文化人有钱人影评杂谈 |
分类: 看看电影 |
广电引进外片的标准和策略我不是很清楚,但我估计应该不会弱智到是以电影的投资成本来决定的吧?若不然,拆弹部队这么一部文艺片触到广电的哪根和谐神经了?莫非广电觉得我们国人都活的比较文艺,就不需要外国文艺了?
但是我等屁民是需要看点外国文艺来提高一下自己的文艺细胞的。广电不引进,Bt被惨杀,不还有迅雷么,我异常轻松地下了个720p格式的拆弹部队,异常清晰地看完之后,很为广电没引进这部电影叫好——又省了我40元的电影票。
今年的奥斯卡,阿凡达让拆弹部队拆的连裤衩都穿不上了,这一次不知道国内的第三代到第n代导演们作何感想?阿凡达受到国人的膜拜的时候,有叫兽理性地分析着说阿凡达肯定好了,谁叫人家投资大方,技术超前呢?我们小成本,硬件也赶不上,拍不出阿凡达是正常的。那这次奥斯卡都说拆弹部队好了,不知道这帮大老爷们看着凯瑟琳用1500万美元拍的这部低成本电影会不会眼泪一热,眼眶掉了下来。挺丢人的,真的,拍电影说穿了和写小说一个样——与你是不是有钱人没多大的干系,如果不信,你去问宁浩。
不要说拆弹部队获奖是因为它诠释了美国精神,要说把电影与政治结合的天衣无缝的国家,就在你我身边。之所以拆弹部队能获得奥斯卡的青睐,是因为它让我们知道了精神应该怎样用电影去表达——就算是美国精神,重点还是精神二字。一部电影就算是把错的精神传递给你的时候,如果你感受到了,也应该向它致敬,因为没多少电影能做到这一点。就像看拆弹部队的同时,我从来不认为美国大兵在伊拉克能这么和谐。
而这部电影最亲民的是,贯穿全片,用的都是手持摄影。这是比较大胆的,我的理解是其实导演在玩技巧,因为手持拍出来的东西一点都不专业,跟阿宝的原生态似的,这东西不能看多,但突然来这么一下子,你会找到嗖的一下的快感的。其实陆川差一点就能让我们提前感受到这种快感了,他的可可西里最适宜手持,不知道他在狂妄地评论拆弹部队的时候有没有那么一丝后悔。
把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巧妙的衔接起来,把邪恶俏皮地拍成正义,而看上去又一点都不生硬,一点都不虚伪,看完之后你的脑瓜里只剩下了信任、兄弟情谊、忠诚以及荣誉。还有比这更能体现一部电影的价值的么?
文艺片与商业片的区别是,文艺片看完后你能把自己假想成文化人,商业片看完后你能把自己假想成有钱人。虽然拆弹部队严格说来不算文艺片,只是貌似而已,但,做一个文化人即使是假的也比做一个有钱人就算是真的来劲。
努力吧,陆川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