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渔,叫我如何不爱你

(2009-12-12 00:03:30)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几本书
    这个世上应该是有小人和君子之分的,若不然,又是从何处而来的八荣八耻,河蟹社会之河蟹又将落实于哪处?问题是人人都亲君子,远小人,问他何谓君子,小人又是怎样,大多又都哑言。还不如糊涂一些,由着自己的性情,看着四遭的风景,遇事微微笑,做人低低调呢。你要不信,只看那古今中外的文人,但凡有文字流芳百世的,哪个不是这般?李白这个老酒鬼酒后会否乱性甚至下榻洗头房已无从考证,而“东坡肉”一听就知道是哪个吃货爱吃的了。台湾人里我最崇拜的古龙和李敖这二位达人,更是五毒俱全,禽兽不如,看见美女和美酒连命都不要的主,人家却硬生生写得一手好文章。就算文化人之鼻祖孔子,在电影《孔子》的预告片里,我怎么瞅着周润发也是看见性感美眉就咪咪笑?!
    而将吃喝嫖赌玩至极致,进而玩出艺术,再进而把这种艺术像艺术一样写于纸上的人,我数了又数,还是要说李渔是当之无愧。
    李渔者,肉蒲团之作者也。明末清初人。世人大多看过肉蒲团,就算没看过这本书,至少得看过这部香港人拍的毛片吧。初识此人,是在冯唐的小说和博客里。冯唐这枚狂徒小说写的好,语出也惊人,不厌其烦地向着众人叫嚣他这辈子就喜欢李渔,追求的也是李渔的生活。鉴于此,因了人云亦云的古训,我也一读再读他的肉蒲团,发现文笔真的惊人,其文法,其架构,其情节,无愧后人对他的推崇。再读他的闲情偶寄,更是让人感叹原来一样的生活还真能活出两样情趣来。昨晚在qq群里和几个男人聊男女那点事来耗费光阴,发现喜欢李渔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不但但是男人,有几个女网友,也遮遮掩掩地在谴责我们胡说之余表达着对李渔的喜爱。
    李渔一生著书甚多,我只读了两本,一为肉蒲团,一为闲情偶寄,肉蒲团是他广为流传的一本书,而闲情偶寄是一本笔记体的散文,讲述人生吃、喝、玩、乐等各种闲情逸趣,可以说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其书语浅意近,直抒性灵,虽是文言文,只要你初中毕业,对国学稍微有点兴趣应该都能读懂。
    听一个网友说,肉蒲团曾是法国留学生的中文教材,用这部书当做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工具,足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而闲情偶寄,林语堂老先生更是恩爱有加:“这个享乐主义的戏剧家和伟大的喜剧诗人写出了自己的心中之言。”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闲情偶寄》。这是他对萝卜的看法,寥寥几语,硬是让喜欢猪头肉的我对萝卜流出了涎水。其文字之精妙,可见一斑。
  “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听曲之人,慢讲精粗,先问有字无字。字从口出,有字即有口。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是说话有口,唱曲无口,与哑人何异哉?哑人亦能唱曲,听其呼号之声即可见矣。常有唱完一曲,听者止闻其声,辨不出一字者,令人闷杀。此非唱曲之料,选材者任其咎,非本优之罪也。舌本生成,似难强造,然于开口学曲之初,先能净其齿颊,使出口之际,字字分明,然后使工腔板,此回天大力,无异点铁成金,然百中遇一,不能多也。”——《闲情偶寄》。不多说了,周杰伦你怎么不去死啊,谁说rap就必须让人听不懂?玩rap你找葡桃差远了知道不,还好意思唱呢。
   “做这部小说的人原具一片婆心,要为世人说法,劝人窒欲不是劝人纵欲,为人秘淫不是为人宣淫。看官们不可认错他的主意。既是要使人遏淫窒欲,为甚麽不著一部道学之书维持风化,却做起风流小说来?看官有所不知。凡移风易俗之法,要因势而利导之则其言易入。近日的人情,怕读圣经贤传,喜看稗官野史。就是稗官野史里面,又厌闻忠孝节义之事,喜看淫邪诞妄之书。风俗至今日可谓蘼荡极矣。若还著一部道学之书劝人为善,莫说要使世上人将银买了去看,就如好善之家施舍经藏的刊刻成书,装订成套,赔了贴子送他,他还不是拆了塞瓮,就是扯了吃烟,那里肯把眼睛去看一看。不如就把色欲之事去歆动他,等他看到津津有味之时,忽然下几句针砭之语,使他瞿然叹息道“女色之可好如此,岂可不留行乐之身,常还受用,而为牡丹花下之鬼,务虚名而去实际乎?”又等他看到明彰报应之处,轻轻下一二点化之言,使他幡然大悟道“奸淫之必报如此,岂可不留妻妾之身自家受用,而为惰珠弹雀之事,借虚钱而还实债乎?”思念及此,自然不走邪路。不走邪路,自然夫爱其妻妻敬其夫,周南召南之化不外是矣。此之谓就事论事以人治人之法。”——《肉蒲团》。读来深以为是,世上之书,要么劝人向善,装*无限,我等河蟹社会允许的书都是这样,要么示人以恶,当头棒喝。读什么样的书造就什么样的人,国人素质之提高,到底要靠哪一种书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