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对于勇敢的诠释——勇于不敢

(2008-04-01 13:42:12)
标签:

杂谈

      《老子》:“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论语》:“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勇于奉献,不敢轻言牺牲。
           勇于布施,不敢奢望回报。
           勇于去爱,不敢期待必成。
           勇于以生相许,不敢以死想殉。
 
昨晚,老师给儿子布置的家庭作业,写读后感。
我给儿子挑选了林清玄的《勇于不敢》。
《老子》对于“勇敢”的解释,博学的林先生也大吃一惊,我等也是第一次听说,儿子更是闻所未闻。
原来,“勇”和“敢”不是一回事儿。
 
昨晚挑选文章时,没想到今天是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
早上看roman的蓝鹰战报,才知这个节日不同一般。
五年前的今天,张国荣纵身一跳,勇敢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众多粉丝为之落泪悲伤。
roman在南京街头听到《倩女幽魂》的哀乐。
冷雨直言,张国荣是他的偶像。
老看对张国荣的死久思不得其解。
按古人的说法,张国荣是有敢无勇。
 
这个世界上,勇的人很少,敢的人太多,所以心活的少,心死的多。
 
英雄所见略同,刚看《论语》中孔子也对勇敢有同样的表述。
真正的勇敢不是呈匹夫之勇。
 
子路问老师:“君子尚勇乎?”
孔圣人回答:“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交为盗。”
意思是说,君子崇尚勇敢并不错,但应该以义字为先,否则君子会以勇犯乱,小人会因为勇敢而沦为盗贼。
 
苏轼在《留侯论》中也曾经论述达勇敢,他把那种真正的勇敢叫“大勇”。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拨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意思是,真正的勇者,能够有“过人之节”,能够忍受像韩信那样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辅佐刘邦决胜千里、扫平天下那样的大业。不会像平常人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这是因为他的确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所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做一个有修养的道德君子,不去冒犯别人,但当别人没有任何缘由地时常冒犯你时,你能做到不怒吗?
 
古人这些复杂的理论高深莫测,别说儿子听得稀里糊涂,我也很难完全明白,更别说做到。
只能挑简单的说,看林清玄的解释:
“勇是不争的、谦和的、柔软的、包容的、无为的。”
“敢是争夺的、傲慢的、刚强的、狭窄的、无所不为。”
儿子以前常与同学打架闹事(现在很少了),现在有时还同妹妹争吵扯皮。
用这篇文章教育儿子,要勇,不要敢,要谦和包容,不要争夺逞强。要心平气和,不要动不动就发怒激动。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虽然有些阴险,与勇而不敢却是同样的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