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未谋面的好人朱铁志

(2019-03-14 10:41:13)
分类: 回忆与感慨

 

从未谋面的好人朱铁志

 

有一天在《杂文选刊》上看到一篇文章《俺也承个诺》。这个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急忙往下看:

俺承诺,每天一定按时起床,能洗脸尽量洗脸,能吃五个鸡蛋决不只吃四个;饭前便后争取洗手,早饭后争取不再接着睡觉,起码不再打瞌睡;如果俺上街,保证不在马路中间走,有车没车都不在马路中间逛荡;不付钱俺不拿商店的东西,不买票俺不进桑拿浴室;俺不抢小孩的冰棍儿,不打骂80岁以上的老人;不管有没有人看见,俺都保证只进男厕所,不进女厕所(包括女浴室);俺不偷自行车、手推车、娃娃车等一切车辆;不在闹市区杀人放火强奸妇女;不管怎么缺钱,决不抢银行、信用社、证券交易所等让人动心的地方;俺不能肯定做到五讲四美三热爱(因为俺压根儿闹不清那是些什么玩艺儿),但是俺可以保证十句话不带三个以上脏字,五天之内不干两件以上违法乱纪的勾当,三分钟里不转动一个坏念头;俺的层次不高,俺也不唱高调,净说实在话。

如果俺当工人,一定不破坏机器,不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不往白酒里兑敌敌畏,不往白糖里兑洗衣粉,不用硬纸片儿做高跟鞋。

如果俺当干部,决不为官一任造祸一方,决不贪占老百姓的一针一线(针头线脑儿的也没意思);俺要视老少爷们儿为自己的衣食父母,而不仅仅当成岳父岳母,更不能反过来当人家的父母官;俺不把公家的金库当成自家的箱底儿,不把人家的老婆当成自己的爱人儿,丁是丁,卯是卯,实事求是,决不含糊。

过去,一般只有看笑话段子才会笑,没承想一篇文章竟能让我笑逐颜开。看到这,俺好奇地看了作者的名字,朱铁志。说实话,就这一篇文章我就认定他是文章高手。可惜我们当时没有什么联系,只知道他在《求是》杂志工作,写过《浮世杂绘——小人物系列杂文》主编过《中国当代杂文经典》,好几年主编《中国最佳杂文》。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求是》杂志寄来的一封信,是个讣告,说林一山同志逝世,当时,我孤陋寡闻,《求是》杂志我只知道李下和朱铁志,不知道林一山就是大名鼎鼎的杂文家牧惠先生,也不知道发来讣告的就是朱铁志。也就没有回应。过了多年,才知道往外发讣告的就是朱铁志。也就是说,那时,在他心目中,还知道偏远的本溪还有个叫刘兴雨的文人,并觉得值得给我发个讣告。

看完他的这篇文章,我立刻对他兴趣倍增,就到书店买他的书,可我市的书店没有,那时还不时兴网上邮购,又迫不及待想看,就给他本人汇了款,要买他的几本书,我记得要买四本,我寄去了150元钱。过不几天,书寄来了,在书里还夹了两张老人头的百元大钞,是退回来的买书钱。我当时真是不知说什么好。他不但退回了汇款,还比我汇去的多,让人又汇书又赔钱。真是过意不去。

后来,他为商务印书馆编“四方风”杂文丛书,当时,我出了《追问历史》以及中国杂文百部中的《刘兴雨集》。但还有一大部分文章没有成集,就不自量力,把这些文字合成一个《浮世沉思》给他寄去。并写了一封信,希望他编辑。书稿是在2005年五一长假前寄去的。

他在2013612日给我写了一信。

兴雨兄:

      您好。大作《浮世沉思》收到有些日子了,忙于各种杂务,只能断断续续地拜读。端午节休假,又集中看了两天,终于看完了,总体感觉不错。兄的文章面对社会现实,直抒胸臆,有思想,有文采,痛快淋漓,能见出新闻人和杂文家的良知。

      眼下我正在筹划四方风杂文文丛第三辑,有意将阁下这本大作收入其中。请提供一份个人简历和本书简介,供商务印书馆选题论证时使用。眼下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大作能否最终入选,还需商务方面审定,请理解。

      顺祝端午节快乐!

                       朱铁志

他用五一长假的休息时间看完了我的书稿,并将它推荐到了商务印书馆。可后来人家可能看这类书不挣钱,就没有出,但他用五一长假的个人时间看完我的书稿并加以推荐,这份深情厚谊我一直铭记于心。其实我们并没有见过面,只不过彼此知道对方是写杂文的而已。

书没有出,并不是他没有编,而是出版方不出,他已尽力,作为作者已经感激莫名。过了一段时间,自己都把这事放下了。可忽然有一天,我收到了江苏《雨花》杂志李主编的来信,向我约稿。我与《雨花》没有过联系,怎么会向我约稿,我略微有点感到意外。细看才知道是朱铁志向他推荐了我。他就是这样一个真心真意为别人着想的人。

所以后来听说他2016626日凌晨突然辞世,而且是自己以那样果决的方式辞世,实在令我震惊,令我惋惜。此时,他已身为这家杂志的副总编,级别已经不低,据说比我们市长级别都高。他才50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怎么就会走了那条路呢?但他毕竟是北大哲学系的高材生,什么看不破呢?只是我们这些俗人无法理解就是了。

很少有哪个未谋面的人离世让我如此悲伤。通过和他的交往,我知道,他是这世界上比大熊猫还珍贵稀少的好人。

所以,后来听说宁夏的一个出版官员写书对他进行人格攻击,我几乎出离愤怒,哪能因为自己的一点私利没有达到就狺狺狂吠。所以,在李下、王乾荣先生对他进行反击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支持他们。像朱铁志这样的好人还忍心攻击,而且是在人家逝世以后,没有还击能力的时候,实在太不地道。

朱铁志曾写过一篇《好人累》,我转载在我们的报纸上,今天找出来再看,心中一惊,这不就是在写他自己吗,你看:

 

好人为别人做好事,总担心做不到位。做好了,觉得理当如此;做不好,就过意不去。

好人无意间伤害了别人,比被伤害的人还难受。在他心目中,这一辈子只有待人好的责任,没有向人索取的权利。

好人工作总是追求尽善尽美,有一点差错都不能原谅自己,把完美做事视为自己的本分,把偶然的差错视为自己的过失。

好人对家人总是充满爱意,从不因自己繁重的社会责任而忽视家庭责任,绝不会在外是只虫,在家是条龙。

好人对朋友总像大哥对小弟,在相处当中总是把自己置于应该多出钱、多出力的地位,朋友比自己过得好,好人比朋友还高兴。

好人天生就是受累的命。他们待人宽厚对己严,总想让所有人满意,叫所有人高兴,最后只好让自己吃苦挨累受委屈。

别人把事情干到八分已经心满意足,好人干到十分还觉得可以更完美。

别人替朋友做件小事总是念念不忘,好人受人恩惠总是铭记在心。

好人从无害人之心,哪怕无意间误伤别人也会感到痛苦万分。举手投足之间唯恐碍着别人;而好人自己常常成为被鞭打的快牛,成为宁为天下人所负的人。

只是他没说到,好人拼死拼活为别人做事,别人却依然不满,甚至死后还要喋喋不休地说三道四。

 

                          20191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