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齐刀币(新声韵)
铸币中华祖,战国刀币奇。
圆环于下置,斜刃把中居。
承载王朝替,开言法政辟。
面文颇俊秀,出土老城西。
http://202.123.110.3/test/images/images/00123f3c47bd05ca7db407.jpg
【相关材料】齐刀,齐国铸造,主要流通在齐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半岛地区。齐刀比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称,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圆环,面、背有文字或饰纹。齐刀分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刀”,目前已经发现并著录的齐刀有“齐法化”、“齐之法化”、
“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簟邦法化”、“齐建(造)邦长法化”等数种。其中“节墨”、“安阳”、“齐”均为地名,“节墨”即今山东即墨,“安阳”即今山东曹县一带,“齐”指齐国都城临淄。根据实测:齐之法化一般长18.3-18.5厘米,宽2.87厘米,重44.5-50.5克;节墨之法化一般长18.5厘米,最宽2.8-3厘米,重59-61克;安阳之法化长18-18.5厘米,最宽2.8-2.9厘米,重44.5-47克;齐建(造)邦长法化约18.2-18.5厘米,宽2.6-2.9厘米,重42.3-47克;齐法化长约17.8-18.7厘米,宽2.6-2.9厘米,重40.8-50.4克,后两种是战国田齐所铸的刀币,其特征是刀币的外缘不断,币面的文字没有“之”字,仅为“法化”。齐建(造)邦长法化就是六字刀,据说当时是一种纪念币,传世极少,非常珍贵。公元前378-324年之间,也就是在齐威王到齐宣王时代,齐国以齐法化统一了各种刀币。
齐国刀币形体较大,币面文字多为铸币地名加“缶(宝)化(货)”二字。齐缶(宝)化(货)背部常有三条横线和钉纹,另外还有一个字。这枚缶(宝)化(货)的背文是“日”。安阳之缶(宝)化(货)长18.5厘米,宽2.9厘米。“安阳之缶(宝)化(货)”即安阳铸造的缶(宝)化(货)。“安阳”在今山东省莒县附近。“安阳之缶(宝)化(货)”刀背部往往有三横,其下有背文。这枚刀的背文是“化”。
齐刀币的重量从42克-----62克,已经发现,五字刀最重有59克,一般在45--52克,三字刀在42----51克,六字刀一般在43----50克。
(图片文字来自网络,诚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