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性意识的探索 —从性别角度阐释电影《寡妇村》

(2010-04-01 09:37:36)
标签:

寡妇村

阿来

夫家

阿多

中国

分类: 书天堂—电影往事

 

电影《寡妇村》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末,根据陈立洲、王雁的电影文学剧本《寡妇村的节日》改编而成。此剧本发表于《中外电影》1988年第5期。电影上映后曾被当时的评论界普遍认为是“中国电影第一部从性意识的角度来描写、看待人与人的关系的。”电影《寡妇村》还曾被冠以“16岁以下不宜观看”等头衔。在当时乃至今日中国电影分级并无完善规定的前提下,从实际的观赏经验出发,这样的说法是欠缺合理性的。在今日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探讨两性问题的电影也已经趋于成熟的时候,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部具有探索意义的影片。

一,“性”的悲剧—人物命运分析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前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小渔村。这个村庄老一辈的男人们都在一次海上的大风暴中丧生了。从此这里也就被称为“寡妇村”了。村庄上一直以来还严守着这样一个祖上的规矩:婚后妇女在未生育前不能住夫家,一年之中只有清明、中秋、年除夕三日可以去夫家,这也得是要天黑才能入夫家门,天不亮就得离开。而且结婚不满三年是不能与丈夫同床的,只能坐夜。就是一个这样的戒律,人们祖祖辈辈遵循着它,并且在它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更多人为的规则,如由于害怕被人耻笑,女子婚后多年不育,结婚不到三年就怀孕的都会以跳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人要繁衍,却又不给繁衍的机会。”这就是故事的背景,在故事未开始前就已经为我们奠定下了一个由“性”引起的悲剧的基础。三个女性的故事就是在这样惨淡黑暗的背景之下展开的。

1,两性的弱于强

阿婷是三个姐妹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她与万福结婚已整整十一年却仍旧不能住在夫家里,而只能继续着一年见三次的生活。这样的日子对于两个人来说无疑都是难以承受的煎熬。这种煎熬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更是肉体上的。终于,在一次见面时阿婷由于身体的缘故而不能与万福同床,完福无法控制性的冲动导致了阿婷的血崩。这是一次对阿婷身体的伤害,更是对其精神上的打击。万福虽然也是受害者,但在两性的对比中,他以男性的强势满足了自己一时的欲望。在这里男性对女性的要求主要限于传宗接代与性的满足之中,直到万福决定打破戒律带阿婷去出海这种看上去具有进步意义的举动也是以上述目的为依据的。

阿婷最后跳海自杀的结局是带有宿命意义的,正如电影中反复提到的“命水”。当没有任何消息说到被抓走当兵的男人们已死时,阿婷仅仅是在梦中梦到万福遇难并要自己陪他,她便义无反顾的追随丈夫而去了。这其中固然有人们头脑中的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同时更体现了阿婷代表的女性作为弱者对于万福代表的男性强者的无条件的归依。

2性的真实与幻想

如果说在阿婷与万福身上更多体现了两性的强势与弱势,但至少他们曾享受过两性和谐的愉悦。而阿多与四德却由于恪守规矩而作了三年相见不相识的夫妻,从而导致三年期满时由于阿多的误会而无法同床。这样,两个在现实中真心相爱的人却无法得到彼此的温存。四德的忠厚老实,勤劳温柔在阿多与他进行的卖牛交易中充分的体现出来,而阿多也因此深深喜欢上了这个买牛人。由此她便更加厌恶现实中的丈夫。对无法实现的异性的美好想象替代了现实中她对丈夫的感受,让她失去了把握真正幸福的机会。阿多对四德的排斥是来自她对这种婚俗的排斥。

直到四德同男人们一起当兵走后,阿多才发现事实的真相,当她意识到自己已经酿成大错时,一切已经迟了。她在跳海的最后一刻停住了脚步,她的思念是真切的,于是她开始了又一个等待的轮回之中。

3两性相悦

阿来与阿泰的两性相悦是由两情相悦发张而来的。阿来作为三姐妹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的性格中带有叛逆、不羁的成分,再加上她一直生活在外地受村庄的影响娇小,这就为她大胆打破戒律提供了条件。阿来与阿泰同村里大多夫妻不同的是,他们是自由恋爱而结婚的,并非父母包办,所以感情是两人最坚实的基础。自然这样的一对青年是无法遵循所谓“三年不能同床”的规矩的。

在阿来与阿泰身上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两性的平等。而在某些方面,作为女性的阿来反而处于相对主导的地位上。随着新社会的到来以及阿来与阿泰孩子的降生,旧的规矩终于被打破,寡妇村的女人们迎来了新的曙光。

“性”的隐喻—重要意象分析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画面和影像的流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寡妇村》中的几类意象。

1

“水”在中国常常被作为女性的象征。影片中的海不仅具有这样的象征意味而且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海,以它巨大的包容性涵盖并吞没了一切的美好与罪恶。当渔村的女人们受到了耻笑时就会结伴去跳海,这种带有回归意味的举动似乎是要洗清自己前生的罪恶,重塑洁净的自我。电影中多次提到的“修命水”也与海有着紧密的联系。喜怒无常的大海正如人的命运一般,对于这个村庄上的人更是如此。大海中的风暴首先夺去了前辈男人们的生命,接着又载着这一辈男人离开村庄,驶向危险的远方。而当男人们都远去,海又如这村庄上所有的女性一般,只是静静的等待着男人们的归来。这等待又确确实实如这海水一样沉不见底,即便是活着的人也如跳入大海的人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把自己慢慢沉入海底。

2火把

由于住夫家前妇女只能每年清明、中秋、年除夕才能去夫家过夜,而且还要在天黑入夫家门,天不亮就得离开。所以火把在这其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这里的女性来说,它更像是一个引路者把她们带到自己丈夫的家中。这种归家的行为都是集体性的,所以电影中曾两次出现黑暗中点点火把闪亮的壮观场景。此时,人的性活动不仅仅是自然的、生理的,同时也是精神的、社会的。也就是说,人的性意识,性欲望虽起源于超历史的原始的生理本能,打上了“种”的印记。但就其具体内容和现实方式来说,却又都是社会和历史的。人,不是孤立的“自然人”,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还是作为群体的“人”要满足自己的生理欲望或精神需求,都必须依赖一定的社会关系。

3寿碑

寿碑在影片中是一种向先人占卜时得到吉利结果的一种说法。所谓寿碑是要卜符一左一右,一正一反的分布,这种类似八卦图中阴阳鱼的图案,即是男女关系和谐共处的一种隐喻。从这种简单而朴素的占卜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原始的对于男女关系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又是具有天然的正确意义的。只是在这个故事中人们仍用这种带有原始力的方法求神占卜,其合理性就不复存在了。寿碑这种隐秘的寓意也许在这个村庄也没有能够被彻底地了解。

《寡妇村》这部电影在性意识的探索方面是具有一定开创意义的。以上只是从性别角度选择了两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阐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