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算哪门子读书人?——读《老学究》

(2017-01-13 16:32:03)
分类: 也算读书

老学究

纪昀

爱堂先生言:闻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 “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庐也。”问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惟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澈,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缈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荧荧如一灯,照映户牖。人不能见,惟鬼神见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11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学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

(《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注释:①勾摄:勾魂摄魄。②营营:奔走钻营,追求名利。③汩没:沉沦。④郑、孔:指汉代的郑玄和唐代的孔颖达,都是大学者。⑤屈、宋、班、马:指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都是大文学家。⑥烛:照亮。⑦嗫嚅: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⑧高头讲章:明清时期作教学之用的经书,天头(即页面上端)一般比较宽大,印有串讲解题一类的文字。⑨墨卷:进士考试时的作文答卷。这里特指考中的答卷,常常被书商刻印出售,成为考生揣摩学习的范文。⑩经文:明清科举考试的八股文,题目都出自四书五经,有人即从经书中选择可能会作为考题的内容写成文章,供考生背诵抄袭,这样的文章称为“经文”。11策略:科举除八股文外还要考策问,即就经史时政方面提出问题,要求考生作答。有人即预先拟作了一些答问文章,供考生背诵抄袭,这样的文章称为“策略”。

 

你算哪门子读书人?

说起清代的鬼怪小说,读者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实就在蒲松龄之后不久,文坛上又出现了两位谈狐说怪、“鬼话连篇”的高手,一位是以提倡性灵著称的大诗人袁枚,一位是以主持编纂《四库全书》而名满天下的大学者纪昀。这则故事就见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故事中的老学究是个很有趣的形象:故事开头说他“素刚直”,遇鬼“不怖畏”,还能与之结伴同行,愉快聊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搜神记》中的宋定伯(这大概也算“欲抑先扬”)。途经破屋,听鬼说文人夜半发光且亮度与学问大小成正比以及这只有他们鬼才能看到云云,便想知道“读书一生”的自己有多大亮度,问话中颇有些自信心爆棚的感觉。结果被鬼一语道破,随即恼羞成怒,“怒叱之”,叱的什么?我猜大概是:“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鬼大笑而去,只剩那老学究自己在风中凌乱……

鬼是不存在的,所谓“文人夜有光”之类也自然是“鬼话”。按照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说法,《阅微草堂笔记》是“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微幽,托狐鬼以抒己见”,这里的“鬼话”,正是作者托鬼之名对老学究的讽刺。这些人胸中不过一点高头讲章、墨卷、经文、策略(大概相当于今天的“高考秘技”“满分作文”“模拟金卷”“解题宝典”之类),没读过什么正经书,却还自命不凡,以读书人自居,结果遭到鬼(其实是作者)的一声棒喝:“你算哪门子读书人?”

文中还有一处对比也颇值得注意:“室上光芒高七八尺”的那位,虽然距离“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尚有一定差距,毕竟是读书人,住的却是“破屋”;而这种“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未见光芒”的,却可以广招门徒,成为受人尊敬的师长,活得比那住破屋的读书人滋润多了(甚至可以悠闲地“昼寝”!)。这是为何?问题显然出在僵化的科举制度上:八股取士考不出真才实学,反倒是那些终日抱定高头讲章之流更容易出人头地。当然,科举绝非一无是处,至少比看血统看出身的九品中正制强多了。纪昀本人也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但他的朋友,号称学问天下第一的大学者戴震就没这么幸运了,四十岁才中了举人,此后六次会试不第,皆因写不好八股文。大抵一项僵化的考试选拔制度,不仅会错失一些真正的人才,而且会催生大量高头讲章式的教辅资料,养肥一批胸无点墨、招摇撞骗的“应试名师”。谓予不信,请看今朝。

(载《中学生阅读·高中版·读写》2016年第9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