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市公司、基金与券商相互勾结炒作股票案例

(2008-08-13 10:08:11)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票

近几年中国上市公司领导、基金与券商相互勾结炒作股票部分案例  

一、利用职务内幕交易  

广发借壳案:原高管涉嫌内幕交易亲属牟利  

作为上市公司一方,对公司将要公布的利好消息一般都能做到提前获知,但全世界证券市场相关法律都严令禁止公司内部人员通过此内幕消息达到获利目的。  

但是在中国,在理应最懂法的券商高管身上爆出了此类内幕交易案件。  

2006年4月中下旬起,“S延边路”股价持续飙升,但直到当年6月2日,S延边路才承认广发证券借壳一事。随后媒体质疑有内部人士借机获益。  

监管部门在调查中发现广发证券总裁董正青等人在上述过程中存在内幕交易嫌疑,2007年5月,证监会将广发证券借壳上市过程中有关人员涉嫌经济犯罪的线索移送公安部。   

同年6月1日,广发证券总裁董正青突然主动辞职,随后广发证券十多名员工被带走问话;7月19日,公安机关对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犯罪的董正青等人执行逮捕。随后该案被移交至司法机关。  

2008年5月,检察院对该案提起公诉。董正青在押期间承认利用职务之便,将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的消息提前告知其弟董德伟,董德伟即投入数千万资金购入延边公路股票,并因此获利4000余万元;同时,董正青的大学同学赵书亚也因此获利100余万元。董正青其后在公开审理时当庭翻供,不承认向其弟泄漏内幕消息。  

“证券公司高管通过内幕交易,建老鼠仓获利,在市场上司空见惯,”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理解。他还表示。“无论是操纵股价还是建老鼠仓,调查的难点通常在于很难取证。”   

“更关键的是,如果检察机关对于广发证券内幕交易一案是董正青个人行为的结论,获得法院的认定,则内幕交易案件将不涉及广发证券公司本身,那么意味着广发证券借壳上市一事有望继续向前推进。”也有业内相关人士认为发生如此重大案例,上市公司本身监管体系就存在问题,并不符合上市公司本身理应具有的防火墙条件。  

二、三方联手炮制业绩神话  

杭萧钢构虚假订单案:公司联合私募基金拉抬股价  

与广发证券案例不同,杭萧钢构一案系公司内部人员(甲方)与私募游资(乙方)联合拉抬股价所致。  

 2007年2月12日 上市以来一直默默无闻的杭萧钢构突然爆发,股价连续3个涨停。 2月15日 ,杭萧发布公告称与中基公司签署金额344亿大单,当日复牌后股价又是连续3个涨停。 2月27日 ,杭萧钢构开始停牌,停半个月。 3月13日 ,杭萧钢构再次公告确认签订344亿合同。当天股票复牌后,又是连续4个涨停。 3月19日 ,上证所对杭萧钢构实行停牌处理,相关监督部门正式介入调查。  

至此,杭萧钢构10个交易日股价飙升至10.75元,累计涨幅159%。  

虽然已经被监管部门调查,但基金也没有放弃这次短炒的机会。2007年4月初,长盛基金公司旗下同智成长基金在两日内速买速卖杭萧钢构,获利108万元,信诚基金公司旗下的信诚精萃基金在杭萧钢构停牌前一日追进,4月2日复牌后即卖出,获利122万元。  

经过近一个月的立案调查和审理,中国证监会日前对杭萧钢构下达了行政处罚书,认定杭萧钢构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此案最后提起公诉的当事人分别是:罗高峰、陈玉兴和王向东。

据调查核实,2007年1月下旬,陈玉兴从杭萧钢构安徽子公司总经理王更新处获悉“杭萧钢构签了个18亿元左右的合同。”2月5日左右,陈又在与杭萧钢构成都办事处主任罗晓君等人聚会时,从罗处得知杭萧钢构正与中基公司洽谈安哥拉项目,金额高达300亿元。  

于是他指令王向东从2月12日开始全仓买入杭萧钢构股票开始,至3月15日陈玉兴从罗高峰处获悉证券监管部门正在调查杭萧钢构公司,再指令王向东于3月16日全部卖出杭萧钢构股票时止,两人所持的961896股杭萧钢构股票全部卖出后非法获利高达4037万元。4月10日,陈玉兴又将晁某帐户上的42800股杭萧钢构股票全部卖出,非法获利367810.90元。  

三、基金助公司粉饰报表  

四川长虹库存案:主力出钱买电器拉高股价  

股市上,甲方与乙方合作的高级境界在于买方帮助公司粉饰业绩,从而推高股价获利。  

历史上,当初的四川长虹成为该坐庄模式典型,该股从九元多启动,经历1995到1997年连续两年多的炒作,最后最高涨到了66元。同时,四川长虹也拿出了令当时所有市场人士大开眼界的惊人业绩,成为中国股市第一个每股收益超过1元的“绩优股”、“大蓝筹”。于是,广大的投资者争相追捧,当其股价见顶回落到40元左右并在技术上构筑平台的时候,散户和大户争相买进――因为当时四川长虹的市盈率,按公式计算只有30多倍。在“高成长”的旗帜下,四川长虹40元的高价被市场轻而易举地接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