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市长寿区定慧寺楹联赏析

(2016-07-27 23:19:10)

             重庆市长寿区定慧寺楹联赏析

                                        李永明
长寿文化研究会会长  李永明

 

      位于河街青龙岭上的定慧寺,拥山临水,八面来风,是长寿一处重要的文化地标。寺建于唐宋之际,乃受柳宗元治柳州的启发,曾经废律改禅,由是规模遂大,名声愈响,朱熹赐匾“天风海涛”,八景列有“定慧晓钟”,清初孕育出顺治皇帝国师山晓本皙,历来居长寿寺庙之首。汉代有墓葬群,清末建青龙阁,民国为水电中枢,更有王爷庙、江西庙、铁佛寺、天上宫、地主宫、财神庙、东岳庙、龙舌梁、叶家院、殷家院等遗迹环合于周遭。目前,青龙岭片区改建已近启动,定慧寺、青龙阁、王爷庙、江西庙等劫后重兴,制作精工,益于旧观,于是海内联家、书家,撰联作书,以增山川文物之胜。这里,选录获奖作品,略作解读,以飨读者。

1山门殿联‖卜用可撰

古寺弘深,藉龙岭凤山,辟开净土; 

天风浩荡,助晨钟暮鼓,唤醒苍生。 


这副悬挂于定慧寺山门殿的楹联,并非落俗套地从山门殿本身做文章,而是从定慧寺的地脉、文脉着眼,赞美定慧寺普度众生的特殊功能。 

上联,写定慧寺之佛法弘深与地脉特出,是难得的清净之地。“古寺弘深”,是对定慧寺佛教地位的恰当评价。弘深,犹言博大精深。定慧寺的创建,与柳宗元治理柳州的策略有关,南宋由律改禅,得到宋孝宗的支持,朱熹题赐“天风海涛”匾额,历代高僧辈出,清初从定慧寺出家的山晓本皙,后来成为顺治皇帝的国师。长寿的佛教管理机构,一直设立于定慧寺。抗战前后,又是中国水电工业的中枢。言其“弘深”,良有以也。“藉龙岭凤山”,讲的是定慧寺的地脉,具有坐拥青龙而遥望凤山的特点。藉,凭借、依凭之义。龙岭,指青龙岭,原是黄草山的一条支脉,宛若青龙盘旋,从走马岭逶迤而来,左为龙溪河,右为桃花溪,奔至长江边戛然而止,形成陡峭的青龙岭。凤山,在青龙岭桃花溪对岸的铜鼓坎上,一脉入江,如同凤头,两侧山崖排列,如同凤凰两翼,于是遂有凤山之名。“辟开净土”,言定慧寺乃青龙岭上一方清净之地。辟开,是营建寺庙的生动说法。净土,指清净国土、庄严刹土,狭义专指西方极乐世界,演化为中国的净土宗。这里的“净土”,相对于俗世而言,就是指的寺庙。 

下联,写定慧寺弘扬佛法,教化众生离苦得乐的贡献。“天风浩荡”,表面看是写定慧寺高踞青龙岭上天风怒号的非凡气势,因朱熹题写的“天风海涛”匾额曾经长期高悬于定慧寺,但深一层理解,则“天风浩荡”实是定慧寺佛法弘深的形象说法。“助晨钟暮鼓”,写“天风浩荡”的作用。助,增益之义。晨钟暮鼓,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可以用来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佛理。“唤醒苍生”,指佛法让大众告别妄想痴迷而幡然醒悟,获得内心的欢喜清凉。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下联之首句“天风浩荡”,原作“大江日夜”,盖从谢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化出。可是,“大江日夜”四字,与上联之首句“古寺弘深”,在对偶上似欠工稳,弘深,是一个形容词,而日夜,是两个名词的组合。而且,“大江日夜”,缺乏动感,显得平庸,而“天风浩荡”则显得动感十足,气势磅礴,且与朱熹之题匾“天风海涛”暗合,能够让人增添丰融之联想。 

2天王殿联‖贾雪梅撰

袒怀见佛心,愿众生涤虑息机,炼定性根同我笑; 

怒目开天眼,看此地卧龙翥凤,护持灵境靖波平。


这副悬挂于定慧寺天王殿的楹联,从天王殿之角色定位着眼,表达了对人们的良好祝愿。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佛教寺院内的第一重殿,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塑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着韦驮天尊塑像,故名。天王殿最初多见于净土宗寺院,中国禅宗本不供弥勒,但两宋之后中国佛教出现禅净双修,因而天王殿开始出现在大部分中国禅宗寺院里。 

上联,借弥勒之袒怀,愿众生之欢喜。“袒怀见佛心”,正面写弥勒佛之特点,是说弥勒佛袒腹大笑的样子,彰显出人人本有快乐心性。按照佛教的传统说法,弥勒佛是未来佛,是释迦牟尼的法统继承人,其地位可想而知。袒怀,指袒露胸怀,面带微笑,饱含慈悲,是弥勒佛的最大特点。见佛心,即显现觉悟快乐之心性。佛心,是人人本有,个个具足的清净快乐心性。“愿众生涤虑息机”,是对大众告别执念,获得内心清凉的期望。涤虑息机,指洗尽尘俗之想,平息机巧之念,滋养一颗无我执无他执的清净心。“炼定性根同我笑”,是希望众生佛性重现,大彻大悟,清凉快乐。炼定,修炼到不可动摇的程度。性根,指人人本有具足的觉悟快乐心性,即佛性。按照佛教的观点,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得成佛。同我笑,像弥勒佛一样忘却尘心,开怀大笑。 

下联,引四大天王之法力,祈长寿百姓之平安。“怒目开天眼”,写四大天王金刚怒目,张开洞悉天地万物之锐眼。怒目,是四大天王的标志性动作,与弥勒佛的袒腹大笑,表情各异,却同含慈悲。天眼,是佛教所谓肉、天、慧、法、佛五眼这一,又称天趣眼,能透视六道、远近、上下、前后、内外及未来等。天眼,其实就是“智慧之门”、“灵魂之窗”,即成佛之心。开,这里有开启众生成佛智慧的意思。“看此地卧龙翥凤”,写定慧寺面对凤山、坐拥青龙的地脉优势。“护持灵境靖波平”,写四大天王保佑长寿百姓平安。护持,保护扶持。灵境,指庄严妙土,吉祥福地,此处指定慧寺所在的江山胜境。靖,安静,平定。波平,指平息洪涛,福泽百姓,因定慧寺滨临长江,历史上洪水泛滥,沿江群众多受灾难。不过,此处之“波平”,似可作深一层解读,世人名利心切,常如洪水滔天,要想修炼成佛,难道不需要平定心波吗? 

3大雄宝殿联‖康永恒撰

龙岭晓钟清,洗耳洗心,如是大雄师子吼; 

凤山春景丽,悟空悟色,同参般若法王尊。 


这副楹联,悬挂于定慧寺大雄宝殿之上,可称镇寺之作。整副作品,从定慧寺之地脉切入,以佛法之修炼与佛性之重开为归依,别具只眼,境界一新。 

上联,由“定慧晓钟”起兴,言其于佛心之修炼,有如释迦牟尼之作师子怒吼,可使百兽惊怖。“龙岭晓钟清”,是对长寿八景之一“定慧晓钟”的赞美。龙岭,指青龙岭,是定慧寺的所在地。晓钟,定慧晓钟的简称。清,写钟声之超尘脱俗,清亮悦耳。钟,是佛教的重要法器,李白在《化城寺大钟铭并序》中说:“天以震雷鼓群动,佛以鸿钟惊大梦。而能发挥沉潜,开觉茫蠢,则钟之取象,其义博哉。夫扬音大千,所以清真心,惊俗虑。”可谓一语中的,切中肯綮。“洗耳洗心”,写定慧晓钟之特殊修心作用,始而洗耳,进而洗心,最终达到佛心重现,离苦得乐的境界。明朝初年四川布政使李斆《山寺晓钟》诗中曾有“几惊尘梦破,一唤利途迴”的诗句,就是对定慧晓钟“洗耳洗心”的最好说明。“如是大雄师子吼”,是对定慧晓钟的进一步赞美,意思是说定慧晓钟对于人们修佛成道的作用,如同当年释迦牟尼弘法作师子吼一样。如是,犹言如同。大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德号。大,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师子吼,是源于佛教的名词,佛经上说,“如来大法音,外道悉摧伏。譬如师子吼,百兽咸惊怖”。可见,师子吼就是形容释迦牟尼说法的声音,如同师子之吼,足以震慑一切外道邪说。 

下联,由“凤山春色”起兴,引申出对色空的觉悟,可以达到参透无上智慧的境界。“凤山春景丽”,是对长寿八景之一“凤山春色”的赞美。丽,是对“凤山春色”的集中提炼。前人对“凤山春色”曾经有“满目芙蓉锦,一川杨柳风”的赞叹,真是好一个“丽”字了得。“悟空悟色”,是说要从“凤山春色”的景观中,悟透色空不二的真理。色与空,是佛教的两个重要概念。色,是物质的形相;空,指虚幻的本性。《心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告诫人们万象如一,不要有执念,不要起分别心,做到这一步,才能修炼成佛。“同参般若法王尊”,是说大家共同尊仰佛祖,同修无上无边大智慧,达到无上快乐的境界。同参,共同研修参悟。般若,音bō rě,即智慧,但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终极智慧。法王,是信众对佛祖释迦牟尼的敬称。尊,尊崇,信仰。法王尊,可以理解为“尊法王”的倒装。 

4藏经楼联‖孙付斗撰

玉笈函经,藏于碧霭之中,红尘以外; 

青灯伴佛,不问白云聚散,黄葛荣枯。 


这副楹联,为藏经楼而撰,围绕藏经楼之环境与用途展开。藏经楼,是寺庙收藏佛教经典的地方,相当于图书馆。藏经楼的“藏”,不念cáng,而念zàng,是对佛教经律论三藏经典的总称。藏经楼与说法堂往往为同一建筑,楼上为藏经之处,楼下为说法之所,是方丈主持说法的地方。可见,藏经楼者,寺庙之图书总库与学术中心也。 

上联,写藏经包装之精制,储存环境之考究。“玉笈函经”,此四字让人感觉藏经楼中的经典,绝非等闲之物。玉笈,玉饰的竹编书箱。书箱竹编,饰以美玉,可见书籍之神圣,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而佛法的载体,就是藏经,既然是佛教圣物,当然只有“玉笈”才相匹配了。函经,收藏经典。函,本义为舌头之“舌”,引申为盛物之“匣”,活用为装载容纳。“藏于碧霭之中,红尘以外”,是从存放环境进一步强调藏经楼之不同寻常。藏,此处念cáng,隐藏之义。碧霭,青绿色的云气,因藏经楼高耸云端,山林掩映,云气雾霭,似带青绿之色。红尘,本义 为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佛教引指喧嚣的人世间。这句是说,藏经楼的环境,高耸于浩浩碧云之中,独立于滚滚红尘之外,这显然与定慧寺远离尘嚣、一尘不染的气质相吻合。 

下联,写僧人读经修佛之专心,到了不闻世事的程度。“青灯伴佛”,是一个僧人读经向佛的清寂意象。青灯,指光线青荧的油灯。古时寺庙的布制灯罩,颜色呈青色,故名青灯。青灯相伴,通常指脱离尘俗,皈依佛门。伴佛,陪伴佛像,也指陪伴心中之佛。“不问白云聚散,黄葛荣枯”,从对自然世界之变化的浑然不觉,衬托佛教的强大吸引力,既是对藏经楼所藏经典的赞颂,也是对僧人读经求道的称赞。不问,没有询问,不会询问,因为外部的世界与己无关。白云聚散,本是自然现象,而对于没有脱俗的有情而言,这白云的聚与散,往往引起内心的感动,或欢喜,或忧伤,可是对于出家人而言,这一切好像根本没有发生。黄葛荣枯,由定慧寺的老黄桷树切入,同样是自然现象,时而枝繁叶茂,令人欣喜快慰,时而枯枝败叶,让人感怀嗟叹,可是对于出家人而言,这荣枯之变,却全然不知。其实,如果只是这样的解释,还没有领会到这句联语的精髓。不问白云之聚散,黄葛之荣枯,蕴含着僧人已经修炼到家,达到了聚与散、荣与枯的不二程度,也就是没有了分别心,已经达到了成佛的境界。 

这副楹联,有两个显著特点,似应引起关注。一则,运用了当句对的修辞手法。上联的“碧霭之中,红尘以外”与下联的“白云聚散,黄葛荣枯”,上下之间并不成对,可是他们在当句之中却是佳对。二则,颜色字的巧妙搭配。玉、碧、红、青、白、黄,分别形容书箱、雾霭、尘土、灯具、云彩、树木,让句子更显工丽。这种写作方法,实受古人之启发,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十四字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就是这方面的范例。 

5药师殿联‖苏俊撰

十二愿中无量寿,药济苍生,入眼尽琉璃世界; 

三千劫外有情天,云开宝寺,举头皆日月光华。 


这副楹联,悬挂于药师殿。药师殿,又叫药王殿,是定慧寺的重要配殿,主供药师佛,左右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佛教中的三尊长寿佛之一,人称大医王佛,或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东方(消灾厄保平安)琉璃净土的教主。中国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灾延寿。定慧寺之所以要设立药师殿,与“长寿”这个地名有直接关系。整副楹联,紧扣药师佛的法力展开,歌颂其保佑健康,延续生命之无上功德。 

上联,写药师佛十二大愿,惟长寿为归依,为芸芸众生带来健康快乐。“十二愿中无量寿”,言药师佛十二大愿中,核心是带给众生无量寿。十二愿,指药师佛修行菩萨道时曾发过的十二大愿。无量寿,本是阿弥陀佛的名号,这里用其字面含义,指无量之高寿。“药济苍生”,是说药师佛最大的功德就是施药治病,健康众生。据佛经记载,药师佛手持药钵,医治一切众生之病源-—无明痼疾,其十二大愿中最令人瞩目的一愿,就是“除一切众生病,令身心得安乐”。“入眼尽琉璃世界”,是歌颂因为药师佛的仁慈施药,众生得以健康长寿,最终进入东方极乐世界。琉璃世界,指一尘不染,干干净净的净土,与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联,写很长时间以来,药师佛都是有情世界的健康保护神,让人们始终生活中幸福快乐之中。“三千劫外有情天”,意思是说,不管过去,现在,未来,在遥远恒久的时空里,药师佛都是人们健康长寿的护佑者。三千劫,指非常遥远漫长的时间段,因为, 按照佛教的算法,一劫,相当于世界之成立及破坏之过程,时间非常久远。有情,指有喜怒哀乐悲恐惊欲惧爱恨等情识的生物,这里主要指人类。 “云开宝寺”,言定慧寺建于青龙岭上,仿佛高耸云端。“举头皆日月光华”,是说因为定慧寺药师殿的存在,人们的健康长寿得到保佑, 人们举着之间,尽是光明澄澈的琉璃世界。日月光华,暗含了药师殿供奉的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6青龙阁联‖何智勇撰

杰构蔚风云,遥观白帝城雄,黄牛滩险; 

大江流日夜,忽觉红尘事邈,翠浪声高。 


青龙阁,位于青龙嘴悬崖边的最高处,下临波涛滚滚的长江,北望陡岩重冈的凤山,亭阁典雅,花木掩映,江天一览,景色俱佳。这副悬挂于青龙阁上的楹联,既写景观之雄奇壮伟,又写佛理之高远幽深,为青龙阁增色不少。 

上联,由青龙阁之伟构,联想到长江三峡之壮丽景观,美在气势,妙在想象。“杰构蔚风云”,谓雄伟恢弘的青龙阁,独具风云之气,饱历时代之变。杰构,出类拔萃之建筑。蔚,本义为茂盛,引申为众多。风云,既指自然界之风云,也指风云变幻之世事。“遥观白帝城雄,黄牛滩险”,是说青龙阁的豪迈气象,不能不让人遥望东边的白帝城和黄牛滩,其雄其险,与青龙阁似有一比。遥观,不是眼睛的遥观,而是内心的观想。白帝城,在瞿塘峡口,历来以雄浑著名,且为兵家必争之地,李白有“朝辞白帝彩云间”之诗句,杜甫有“白帝高为三峡镇”之咏叹。黄牛滩,在西峡陵东,宜昌城西,为长江上的著名河滩,历来以险恶闻世。《水经注》记载其“江湍纡回”,民歌流行“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的歌谣。 

下联,由奔流的长江起兴,相对于江水的奔流不息,而人的生命却是如此短促,不能不让人大彻大悟。“大江流日夜”,源自南朝诗人谢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的名句,此处直接引用,状眼前景物。“忽觉红尘事邈,翠浪声高”,意在发人生感慨。忽觉,不是忽然感觉,而是忽然觉悟,相当于佛教讲的顿悟。红尘事邈,是说人世间的事情,往往转眼成空,毫不可靠。邈,本义为遥远,引申为模糊不清,甚至虚无缥缈。好一个“邈”字,如同佛教的“空”,说透了人生的真谛。翠浪声高,则相对于人生渺茫而言,人世虽然渺不可控,而江流天地,波涛声高,永不停息。相对于大自然,人,其实非常渺小,人生,也是十分渺茫。 

这副楹联,上联写景,而重联想,重气象。下联写意,而借景达意,景中含情。为景与情合,运用了色彩搭配的手法,白、黄、红、翠,分别形容古城、险滩、尘世、波涛。在对偶上,本联有颇有特色,既做到了惯常的上下成对,又采用了特别的当句作对。“白帝城雄,黄牛滩险”与“红尘事邈,翠浪声高”,既上下相对,又当句成对,增强了楹联的艺术感染力。 

7听江楼联‖金锐撰

面佛而居,迎送一帆风,慈雨遥连赣水; 

积财以德,瞻望千里月,清辉遍洒渝州。 


这副楹联,悬挂于修葺一新的听江楼,渲染出一种浓浓的怀旧情绪。听江楼,原名江西庙,是长寿江西商人的会馆,又叫江西会馆。长寿河街,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而江西商帮是最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一支。作为湖广填川的移民之地,长寿人的祖先,其实很多都是江西人,原因是“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由此可见,江西庙在长寿应该是很有地位的。江西庙,复建后改名听江楼,是一个诗意化的命名。苏东坡曾经有词写道:“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这“听江楼”三字,似乎是受了苏东坡“倚杖听江声”的启发吧。 

上联,写听江楼的周边环境与历史渊源。“面佛而居”,是说听江楼紧邻定慧寺,居灵异之地脉,受佛法之护佑。“迎送一帆风”,写听江楼俯临长江,迎来送往,舟楫便利,且都一帆风顺,事事顺达。 “慈雨遥连赣水”,是讲长寿与江西的历史文化渊源,意思是定慧寺的佛家慈雨,与江西赣江的流水,形断而神连,不可分割。江西庙,本来是外地人在长寿建立的会馆,经此一说,觉得江西与长寿,赣江与长江,山水相连,血脉相通,已经没有他乡与故乡的分别了。 

下联,赞美江西人以德经商,如千里明月,辉洒巴渝大地。“积财以德”,讲的是经商智慧。盖经商之道,在舍不在得,要度己于度人之中,赚钱于让利之中,在服务大众中获得自己应有的报酬。“瞻望千里月”,写经商之德,当如明月之皎洁,晶莹澄澈,纤尘不染,辉光远播,朗照人间。“清辉遍洒渝州”,是对江西商人功德的赞美。江西,实际是重庆移民的祖源地,江西人行商于重庆,泽惠大众,如同千里月光,遍洒巴渝,这实在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8起龙楼联‖吕可夫撰

王气肃然,镇一带江流,平风静水; 

庙门仰止,传千年香火,曜日蒸云。 


这副楹联,悬挂于定慧寺旁边的起龙楼。起龙楼,原名王爷庙,是本地商贾奉祀镇江王爷的地方,以求行船顺利和江面安全。同时,又是一个观景、赏戏、品茗和举办元宵灯会的地方。王爷,即镇江王爷,是水手、船工及纤夫、水上营运者共同供奉的神。长寿河街,是长寿的商业中心,往来货物,多数通过船运,尤其是往来远处的货物,航运更是不可或缺。王爷庙的修建,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 

上联,写王爷庙的功能与贡献。“王气肃然”,是说王爷庙的建筑形式与内部设施,规模宏大,制作精工,气氛庄严肃穆,颇有王者气象,令人肃然起敬,甚至望而生畏。“镇一带江流”,是说王爷庙的作用很大,镇住了浩浩汤汤的长江水,让洪水不至于泛滥成灾。“平风静水”,是说因为王爷的保佑,阴风怒号化成清风徐来,波浪汹涌变得波澜不惊,保障了长江航运的平安顺畅。 

下联,写王爷庙香火之恒久兴盛。“庙门仰止”,是说王爷庙大门高大雄伟,王爷功德无边,值得令人景仰。仰止,仰慕之义,源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古语。“传千年香火”,是说人们敬重王爷的保佑之功,长年祭拜,香火不断。“曜日蒸云”,极言香火之炽盛。曜日,喻香火之光芒映射日出;蒸云,喻香火之气势让天上云彩蒸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