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条件下的收益率最大化
标签:
主流经济学完全竞争厂商进行 |
分类: 新微观经济学 |
一、主流经济学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的基本内容
在主流经济学中,短期是指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在本书中称之为投入物)的投入量维持不变的这样一种技术状态或时期,这意味着厂商不能通过改变所有投入物的投入量来改变其生产规模。在短期,虽然厂商不能通过改变所有投入物的投入量来改变生产规模,但在主流经济学的观点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却可以通过改变可变投入物的投入量来追求尽可能多的利润,而不问利润率的高低。也因此,在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中,即使厂商处于短期条件下,只要产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那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就一定会改变产量(在此我们排除了厂商短期停产条件下产量始终为0,产量与价格无关的情形)。正因为在短期完全竞争厂商产品产量随价格变化而变化,并且在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下沿着上升部分的MC曲线而变化,所以,MC曲线的上升部分自然也就成了完全竞争厂商短期条件下的供给曲线。主流经济学的分析如图11——1所示。
二、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效率最大化的短期均衡
但是,在我们的理论中,由于厂商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率的最大化,而非主流经济学那种简单的利润额的最大化。同时,由于厂商成本曲线AC及最低平均成本都不随产品价格变化而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并不能改变厂商最有效率产量水平值的大小,最有效率的产量始终都是在平均成本的最小值或者在AC曲线的最低点处,加之在完全竞争市场短期条件下厂商也不能改变自己的投入——产出规模,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短期条件下,不论产品价格如何变化,厂商收益率最高的产出水平始终都在平均成本最小值处,这自然说明完全竞争的厂商在短期条件下不存在产品的供给曲线。因此,在我们的完全竞争短期市场理论中,除了产品价格的决定方式与主流经济学一样,都由市场的供求决定之外,产量的决定、供给曲线的存在性都与主流经济学不一样。我们的分析如图11——2所示。图中的QE就是完全竞争的厂商在短期条件下收益率或利润率最大化的产量,它与产品价格是P1还是P2没有关系,也即不存在短期条件下的厂商产品价格与产量正相关关系的供给曲线,但却存在着一条与价格水平高低无关的垂直的供给曲线。如图—2中的S曲线。
三、亏损额最小化与亏损率最小化
分析到此,也许有人要问,假设完全竞争的厂商处于短期亏损状态,那么,厂商究竟按主流经济学的亏损额最小化原则来决定产量,还是按照我们的亏损率最小化的原则来决定产量呢?的确,按主流经济学的MR=MC的原则进行生产,确实可以使亏损额最小,但亏损率通常并不是最小;如果按亏损率最小化原则进行生产,亏损额通常又不是最小。究竟按何种原则决定产量大小才是最合理的呢?
从厂商竞争的角度来看,在亏损条件下进行生产,如果厂商按照我们的原则进行生产,显然,它在亏损状态下进行生产的持久性要比按主流经济学MR=MC的原则进行生产的厂商强,原因就在于按我们的原则进行生产的亏损率比按主流经济学原则进行生产的亏损率低,所以,在竞争的条件下,它能存活更长的时间,这说明按我们的原则进行生产的厂商更具有竞争力。正因为按我们的原则进行生产的厂商更具有竞力,所以,在亏损状态的竞争中,它可以淘汰那些按主流经济学原则进行生产的厂商而最后赢得市场,并获取超额利润。据以上分析,我们当然不难下结论,这就是按我们的原则进行生产的厂商更符合竞争性市场的本质要求。
其次,如果我们在此打破主流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市场厂商不自主定价的观点,假定完全竞争的厂商出于主动竞争的需要,可以对自己的产品参照市场价进行定价,那么,我们相信,按我们的原则进行生产的厂商由于成本优势的存在,在亏损状态的竞争中,它可以把价格定得比按主流经济学原则进行生产的厂商稍为低一点,这必将会更快地淘汰按主流原则进行生产的厂商。
分析到此,也许还有人要说,按主流经济学原则进行生产的厂商在亏损状态下占用的资源绝对量要比按亏损率最小化原则生产的厂商少(参看图11——1),省下的资源可以用于其它产品市场的生产而获取利润,这不是更合理吗?对此,我们要说,厂商进行某种产品的生产,其占用的资源量正如我们在第四章所分析的,并不受到市场的约束。既然如此,厂商在生产中按主流原则配置资源为什么非得把自己置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这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以上分析当然是基于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而言的,在现实生产活动中,由于生产要素或投入物的不完全流动性,或者,由于信息的不完全而导致投资风险的存在,厂商可以按照主流经济学MR=MC的原则进行生产,以求得闲置资源的更充分利用,这一结论我们在本书的第一章就说过,是要以闲置资源的存在为条件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