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日有新闻称报道 男作家自曝与海豚相恋 多次发生关系 http://i.ifeng.com/news/hqsy/news?ch=ucweb2009&vt=5&aid=96104057&mid=aObW2Z&vt=5
我们不妨补充一下关于不同物种间的杂交问题的知识
科學家在研究自然界中千奇百怪的雜交動物時發現,不同物種之間的“基因差別”或許並不是“無法逾越的巨大障礙”,動物們某些自發的“混血交配”可能會產生奇跡般的“震撼效果”,並且在保持瀕危動物基因上發揮重要作用。
《紐約時報》報道,不同物種之間的雜交並不是什麼罕見事兒。有生物學家估計,有多達10%的動物物種和25%的植物物種會偶爾和不同物種進行交配。這種曖昧關系的重要作用並不在于制造後代,而在于利用雜交的優勢產生第三種和親代完全不同的物種。
1985 年5月15日,夏威夷海洋公園一只雌性灰寬吻海豚生下一頭通體黝黑的小海豚。人們驚訝地發現,這個小家伙竟然是海豚和偽虎鯨的混血兒︰它長有66顆牙齒,寬吻海豚有44顆牙齒,而在海豚科中數量最多的偽虎鯨則擁有88顆牙齒。
2006年,一位獵人在加拿大的北極地區射殺了一頭非常奇怪的野熊︰它的皮毛如同北極熊一般呈現出白色,但夾雜著褐色斑點,長爪子和弓起的背部又表現出北美灰熊的重要特征。隨後,DNA分析證實,這只怪熊是北極熊“饑餓南遷”時與灰熊結婚後的雜交產物。
在自然狀態下,野生動物發生雜交行為有很多不利因素,從而阻礙了這種“自發通婚模式”長期進行下去。不過,人為繁育雜交動物的成功案例很多,其中包括斑馬馬(zorses︰斑馬和馬)、皮弗洛牛(beefalo︰北美野牛和肉牛)以及眾所周知的騾子(驢和馬)。
不過,即便不同物種之間的某些成員交配成功,但由于物種間的遺傳差異過大或攜帶了不同數目的染色體,其後代通常無法存活或不能生育(如斑馬馬和騾子),此類進化走入了死胡同。另一大障礙在于雜交物種在數量和競爭能力上都無法和雙親的物種相匹敵。
盡管如此,由于物種雜交實現了基因的新組合,有可能某些新組合讓雜交後代產生了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而在這樣的環境中它的雙親卻無法存活。在自然界中已有不少這樣的植物實例。由于雜交行為貢獻了新的基因,從而形成了各種各樣不同生物體跨界共存的可能性。
普通的向日葵為我們提供一個通過雜交產生適應性的絕佳例證。兩種廣泛存在的向日葵品種︰普通向日葵和具柄向日葵都至少雜交了三次並產生了三種適應不同土壤的雜交後代︰生活在沙丘中的沙地向日葵和沙漠向日葵,以及在鹽沼平原中茁壯成長的奇異向日葵。
如果雜交後代可以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小生態系統中扎根,它就有可能會日益壯大。在動物雜交物種上,人類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研究人員對入侵美國忍冬作物的奇怪果蠅DNA進行分析後確定,它們竟然是藍莓蠅和雪莓蠅這兩種不同果蠅物種雜交所產生的後代。
向日葵和忍冬蠅的例子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物種之間的雜交頻度可能遠遠比生物學家們預測的更為頻繁。人類也可能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與其他“類人物種”發生過某種奇特的“婚姻現象”。其結果就是,通過混血所產生的基因讓現代人類逐漸適應了新氣候和新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