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光标首善暴力慈善感恩眼泪媒体杂谈 |
让行善者赚些名利又何妨?
如题,很多人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陈光标,一位高调行善却沦落得灰头土脸的企业家。当然,珠海人也会想到陈鹰,一名同样高调行善、也同样倍受争议的民间人士。想到这些,不知道为什么,我为此感到些许的难过。
31名单亲孤困儿童到海边捡垃圾,以回馈捐助者,尝试这种“爱心有偿”模式以及组织这次活动的,是陈鹰——珠海爱心促进会的负责人。其实,某些方面,陈鹰和陈光标有些相似。虽然一个是“全国首善”,一个只能说是“珠海小善”,但是他们行善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堪称高调的。陈光标就不必说了,而陈鹰在从事慈善活动时,都有媒体如影随形,都尽可能地将其行为展示在公众面前。高调行善的背后,他们都成了有争议的人物,陈光标成为全国众矢之的,而陈鹰在珠海也时常被人指为作秀、出风头、为个人谋取名利……
比起陈鹰,陈光标所遭遇的,简直就像是被蹂躏——许多掌握着话语霸权的媒体,为了所谓的卖点,就差点没把陈光标的祖坟扒了。有的给陈光标扣了一顶又一顶帽子;有的站在道德高度对首善极尽蔑视之能事;有的跑到陈光标的老家搜集几句风言风语,便兴奋不已地宣称找到了陈光标伪善的新证据;还有一些慈善基金组织站出来直指陈光标高调行善的合法性;有的则干脆斥陈光标为“暴力慈善”……殊不知,指责“暴力慈善”的人,也正在行使“舆论暴力”。陈光标在台湾到处发现金时,虽也有人口诛笔伐,但也有很多媒体和民众击节叫好。回到内地,陈光标被攻击得奄奄一息,也很少听到有人为他辩护的声音,这恐怕是这位首善无论如何也预料不到的情景。
暴风骤雨般的批斗,热热闹闹进行了好几个月,高调而又高昂的陈光标终于低头并垂泪了,他的父母、妻子和孩子在媒体的镜头前也都是眼泪纷飞!这个时候,人们突然困惑,舆论对陈光标旷日持久的围攻,到底在质疑什么、揭露什么、指责什么——除了弄出了一地鸡毛、找到了首善的些许瑕疵外,没有谁否认陈光标多年来的确捐出了大量的真金白银,也没有谁找到有力的证据,证明陈光标是个彻头彻尾“空手套白狼”的伪慈善家,反倒是由民政部做后盾的最新一届中国慈善排行榜显现了无与伦比的“伪善”——捐款过百万的慈善家中居然没有陈光标。虽然主办方解释,由于陈光标捐赠多为现金和实物,核实难度太大,故陈光标落选,可事实上,陈光标仅仅在媒体镜头前就捧出过上千万的现金,那么,究竟是核实难度大,还是因为陈光标落魄而摆出一幅势利的嘴脸,明眼人一下子都能看出来。惟有这时,你或许才能体会到陈光标和他的家人何以会眼泪纷飞——这次,真的不是作秀,个中可能饱含了太多的委屈、不解和不甘……
是的,就算如媒体推测的那样,陈光标高调慈善是为了博取名利,可现在的他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几近身败名裂。我们不知道他今后还会不会再这么慷慨大方,倘他真的幡然悔悟,就此脱离慈善苦海,于他个人而言,也许是个好事;于媒体而言,总算将一个桀骜不驯的富人放老实了、变“低调”了;可于那些处在生活困境、需要帮助的人而言,只能在艰辛与苦涩中独自黯然神伤……这个时候,那些捍卫完美、讲求道义、容不得别人有瑕疵有缺点的“道德家”在哪里?
坦白说,陈光标也好,陈鹰也罢,一干慈善家如果细究起来,每个人都不能说是完美的,这其中或许夹带着一些私心,或许为了一些名利,或许夸大了一些行善事实,但林林总总,均瑕不掩瑜,更不至于受到围殴、虐待和道德审判的境遇。“枪打出头鸟”的中国处事规则,只能让更多行善者心寒并退却。
陈鹰组织受助孩子们去海滩捡垃圾,以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这种“爱心有偿”的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但陈鹰迎来的批评声已经不绝于耳。我们当然不希望陈鹰在珠海会陷入如陈光标一般的境地,好在就目前而言,陈鹰还处在一个尚算公正的舆论氛围,媒体不仅没有对他进行质疑,反而多给予了支持和肯定。培养孩子感恩意识,一如现在很多媒体也都在极力鼓与呼的感恩之心,那么,对于陈光标、陈鹰这样的人,既然确定了他们行善的事实,我们是忙于抓住他们的小辫子不放,还是报以宽容、对他们同样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既如此,哪怕是他们真的是为了赚取一些名利,都说好人有好报,难道我们不应该给予好人相应的褒扬和回报、让他们更有动力和能力去继续行善吗?
至于那些不食人间烟火、仍在喋喋不休地一再要求行善者做“道德完人”的传教士,请问,谁能让他们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