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州公交车发飙,撞飞婴儿撞死外婆撞伤保姆

(2008-10-05 17:03:58)
标签:

公交车

温州

撞死乘客

杂谈

温州公交车冲上站头
撞飞了婴儿,撞死了外婆,撞伤了保姆

 

博主按:

昨天,我编辑了一篇稿件,反映的是温州公交车冲上站头撞死候车乘客的事情。虽然最后没有将这篇稿件刊发出来,但我心绪难平。两年前,我就亲自目睹过一辆公交车将一名女孩撞死的情形,也专门为那个死去的女孩写过一篇编辑感言,可在这两年中,我仍然不断地听到或看到公交车肇事的消息。让我极其无奈的,不仅仅是类似事故的层出不穷,而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基本相似。让我极其悲愤的,不仅仅是那些可怜的乘客生命的逝去,而是每次事故发生后,公交公司在第一时间表现出的自私、冷漠以及欲盖弥彰的态度……
    
和三鹿毒奶粉事件中有关各方表现出来的极其相同的地方,便是很多地方的公交公司社会公德的丧失,以及对公众生命的漠视。这样一个垄断公共事业却又唯利是图的畸形实体以及他们麻木不仁的领导层,很难想象他们会真正汲取教训,类似悲剧一再发生,就不难理解了。不想再说什么了。一个因体制衍生的毒瘤,只能靠体制去解决。而这些,却是令普通人几欲窒息和绝望的奢望。
    
现把温州1路公交车撞死人的新闻以及两年前我曾经写过的编后一起发在我的博客里,权且作为对打着公共服务幌子、行嗜血如命般牟利行为的城市公交系统所犯罪行的一种记录。

 

温州公交车冲上站头

撞飞了孩子,撞死了孩子外婆,撞伤了保姆

 

昨晚8时许,记者在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看到了受伤的林女士。昨天下午4时多,从事保姆职业的林女士抱着东家出生9天的小孩和小孩的外婆谷女士,在市区百里西路皮坊巷公交站头候车,一辆公交车窜上站头把她和谷女士相继撞翻,小孩从她手中飞落到地上,谷女士则因伤势过重当场丧生。

肇事的是一辆1路公交车,它的一只车轮已从路面驶到站头上面的人行道上,一侧车头已经深凹下去,一位老年妇女仰卧在轮下的血泊中,其身后是一根被撞歪的电线杆。据乘坐该公交车的市区一中学女生小魏说,公交车不知何故驶向站头,事故发生后,小魏抱起地上的小孩,和几个好心的路人一起,把林女士送到医院救治。

在医院里,被撞的林女士因头部受了伤,怎么也记不起刚才发生的一幕。到了昨晚8时许,才逐渐清醒过来。据她介绍,当天下午,她和谷女士在百里西路边上一个体诊所为东家小孩看完病,在公交站头候车原本想回黄龙家里,不想遭到这一飞来横祸。当晚,男婴也在市三医做了CT检查,男婴的家长说,小孩还未发现有什么问题。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两年前发过的博文——

 

46,一个充满寒意的数字

——写给死在公交车轮下的女孩

 

背景:1030,南京46路公交车在驶近公交站台时,突然像发疯一样冲向人群,撞倒一片乘客,造成一名年轻的女孩死亡,多人受伤。

 

     一个女孩,就这样走了。夺去她生命的,是一辆46路公交车。

     于一个经常乘坐46路公交车上下班的人而言,我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昨天,我来到了景明佳园,女孩出事的地方。当看到地上还有一缕残存的血迹时,我的眼睛,湿了。

     能想象出,女孩的父母得知噩耗时悲恸欲绝的样子。这世间,有谁能忍心面对自己的骨肉在冰冷的车轮下惨遭蹂躏的情景呢?

     周围,还有很多人在窃窃私语。还没有进入冬季,但也许他们和我一样,已经感受到了阵阵颤栗。我的眼前,又浮现起我经常看到的一幕:46路公交车司机,不停地换挡、加油、踩刹……这,似乎成了他旅途的全部。然后,一车的乘客像风中的芦苇一样,摇曳不止。

     不想再指责公交车司机什么了。也许,他们也很辛苦,他们也很艰难,甚至,他们也很困惑。在“争取时间、节约燃油、增加营业额”的指引下,以及高负荷的压力下,我们无法奢望,他们还能和风细雨一般地工作并生活着。

但是,以安全和生命作为宽恕他们的代价,似乎太过昂贵,太过残忍。那么,该为此承担责任的人和部门,又在哪里呢?

     也许,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某些人和某些部门又开始“形式主义”一下,是的,作点姿态,不费力气地寒暄一下,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然后,风停了,雨住了,一切,又回归原样,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看着公交车站依然混乱的情景,善良的人,只能报以一声轻轻的叹息。很多人都知道,一些东西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悲剧仍会上演,悲情仍会延续。一个声音,由远及近地响起:候车的乘客,不够文明,他们泰然站在马路上,从容地扑向行驶中的公交车,无序拥挤成了事故的诱因。我不否认这一说法的正当性,但它不足以掩盖城市管理的缺陷。

     很多人,都去过很多城市。你有没有看到,他们那里人流量大的公交站,都会有交通监管人员忙碌的身影,等车的人不许下站台,都在站牌下安静等候,司机也不允许不到站就开门,管理部门会有人随时检查。慢慢地,规律形成了,秩序产生了。

     一个城市汇集了天南海北的人群,没有人能够让乘客的素质整齐划一,可管理部门的制约、引导,却是那么的重要,那么的需要!

     况且,如果公交资源充裕,秩序井然,乘客出行不用如此之难,他们还有必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争先恐后吗?

收回纷繁的思绪,一辆46路公交车在我的面前戛然而止。可,我没有上车。

     因为那个死去的女孩,从此,在我的眼里,46,成了一个充满寒意的数字。(张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