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九成宫醴泉铭》赏析
唐代碑刻,欧阳询的传世书法《九成宫醴泉铭》,深得历代学书者推崇。惭愧得很,我自认喜爱书法,但以前对其了解,只是断章片字。
黄骅顺意商场有一角书屋,闲时去看一看。许多孩子席地而坐,在那儿读书,是闹市中难得雅境。翻阅拓碑字帖,得见此本。惊叹书法艺术上乘之余,被名相魏徵的思想折服。略抒拙见,与诸君分享。
唐贞观六年(632)四月,魏徵陪太宗到九成宫避暑时,奉命撰写了《九成宫醴泉铭》,由欧阳询书写后刻碑。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及其建筑的雄伟,歌颂了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溢”的谏诤之言。宋代曾巩在《九成宫酯泉铭·跋》中称:“九成宫乃隋之仁寿宫也,魏为此铭,亦欲太宗以隋为戒,可以见魏之志也”。
观此帖,结构严谨,典雅大方,看似平正,实则险劲,尽显欧体之风。且与谏臣魏徵《铭》文中饱含的以隋为鉴、崇尚节俭、思坠戒溢的思想非常契合。
铭文用较大篇幅反映“节俭”——“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以为隋氏旧宫,营于曩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于是斫雕为朴,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茸其颓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茅茨续于琼室。”
——讲太宗李世民爱惜百姓人力物力,认为隋朝的旧宫营建于近代,修理一下还可以用,不要再重复投资。于是就去掉文饰而变得质朴,一再节俭,把过多奢华的部分去掉,把已经损坏的部分加以修正,使原来殿前红色石阶夹杂着沙砾,原来白色的墙壁夹杂着新涂的泥土;土阶与原有的玉砌相接,茅屋连着原有的琼室。可以说,九成宫的修葺处处体现了因陋就简,而且简单装修后,与其子李治两代帝王使用了近五十年。相比之下,现代人动辄以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用于装修,极尽奢华,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比之古人,吾辈当汗颜。
铭文最后,魏徵仍不忘谏臣职责,写道:“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念兹在兹,永保贞吉。”意思是说:人们都爱那花的美丽,我却取其果实的实用,去浮华而归于淳厚,弃枝叶而返回根本,以质朴代替文饰,居高处就要思虑防止下坠,端盛满水的器物就要留心不外溢,要念念不忘,才能永保纯正美好啊!
特别是“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八个字,时时警醒国人,造就了历代许多贤达名士。
思想家有其境界,艺术家也有其境界。而这篇铭文,是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以此为帖,研习书法,修身养性,必得双倍升华。
http://s8/mw690/001yXdZjzy6P856wtg397&690
http://s6/mw690/001yXdZjzy6P858bk8d55&690
http://s14/mw690/001yXdZjzy6P85a1D4N3d&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