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娓娓故里一生我养我的地方
(2013-02-13 08:49:07)
延川县瓦村河村,古名三台村,是清代陕西著名女诗人李娓娓的故乡。 瓦村河村位于延川县城南15公里处,这个古老而僻静的小山村约有近600 年的历史。相传明洪武二年,在明廷组织的那次大移民中,山东曹氏一家从山西洪洞县一棵老槐树下随一拨移民迁徙到延川县,落脚在一条偏僻狭长的小山沟。从此,他们在这个小山沟里艰辛而勤奋地劳作,建家立业,繁衍生息。 “家住三台杨柳村,一湾流水抱柴门。”座落在这条东西走向的山沟沟掌的三台村,是个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是个颇有灵气的村庄。一条小河水流潺潺,一座座山梁高耸挺拔,山峁草木葱笼。更引人注目的是,李娓娓故居脚下的河湾处,有3 块天造地设的巨石造型,状如鱼、龟、蟾。石鱼、石蟾接近小河北岸,石龟临近南岸,河水从中间流过。鱼蟾前后相随,龟蟾左右相伴,石鱼、石蟾、石龟,头向前沟东方,仿佛顺河而行。 李娓娓,字心兰,出生于官宦人家,到了成人年龄嫁予三台村曹震方为妻。李娓娓娘家祖籍为延川县李家原村,其父李宗流在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4朝为官50年,曾任湖南长沙府、四川成都府、重庆府知府和广东道道台,后钦加头品顶戴,封赠光禄大夫。李娓娓公公曹鹤龄为道光年间举人,先后受聘于延安和鸣书院、榆林榆阳书院和绥德雕阴书院,任主讲数十年,后被朝廷封赠中宪大夫。 李娓娓自幼聪慧过人,在其大哥李应墩影响和培养之下,工诗善词,成为陕西杰出的女诗人,倍受当时省城文人墨客的敬佩推祟,被比做陕西的李清照。其诗词清丽风雅,雄厚刚健,颇有唐诗宋词风骨。 李娓娓与曹震方结婚后志同道合,相亲相爱,夫唱妇随。夫妇拈毫横笛,吟诗弄墨。他俩在三台村共同生活10 余年,不幸其夫中年病逝。此后又逢“同治之乱”,随即离乡避难,颠沛流离,苦不堪言。诗人一生坎坷,多遭变故,备受艰辛,抑郁而终,享年80余岁。 李娓娓的《村居即事》 一诗,描写了三台村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记叙了她在三台村春夏秋冬的农家生活。 家住三台杨柳村,一湾清水抱柴门。 浣衣石上愁春去,野草斜阳欲断魂。 家家户户起炊烟,绿野耕田日未偏。 偶向柴门望春色,断肠芳草碧连天。 正值炎天麦已黄,无情岁月退人忙。 笑她椎髻农家妇,犹摘山花擂鬓旁。 门前芳草绿平铺,又向桑园伴小姑。 山鸟不知人力倦,声声扰自唤提壶。 荞麦花开远望红,一年农事尚匆匆。 只愁雁过霜飞后,最怕寒砧落叶风。 扑面西风叶打头,盈筐红豆已成秋。 年年此物浑无数,恰似闺人万解愁。 布裙荆钗日日忙,缕金箱锁嫁时装。 窗前晓起寒慢骨,怕道贪眠懒下床。 累人针线手头拈,风雪寒深上指尖。 夜夜工夫灯下泪,残炉灰烬懒重添。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