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经济杂谈 |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话题嚷嚷了多少年,结果怎样?不让中小学快慢分班,不让公布考试名次,实行的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也就无需多言了。但问题根结何在(如果这的确是问题的话)?
应试教育的问题焦点不在于应不应试,而在于“应试”什么。只是考什么、怎么试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考试的问题。是考书本上的基本知识,还是考社会技能?是要把基本的科学知识集中在学龄阶段强化灌输给孩子,还是要让孩子尽早地掌握实用的社会技能的问题。
全社会的总体思路是保护青少年。义务教育法、青少年保护法等等,都贯穿着这种思想。美国的社会被描述成为“儿童的天堂,成人的战场,老人的坟墓”。但是也有人不认为如此,认为应该尽早让青少年接受社会压力,尽早掌握社会实践技能,免得将来成为高分低能的废物。孰是孰非?
小中专和职业高中已经把社会技能的培养提前了一步了,要不要把所谓的素质教育一直延伸到九年义务教育当中?许多家长把刚上小学的孩子带进了各种提升“素质”的培训班之中,但是,这种名目繁多的培训,尽管也是在“素质教育”名义之下,已经成为大家质疑的社会问题了——儿童的负担太大了,丧失了他们应该享有的无忧无虑的童年乐趣。
如果把以培养社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延伸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这大概只能增加儿童的负担,不过是把家长带孩子进的各种培训班名正言顺地搬到了学校课题里而已。钱皮认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应该对儿童系统严谨地灌输人类基本的科技知识结晶,否则,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延续就成问题了。
不管是教什么,都会形成对孩子的压力。中国的孩子目前面临的是“减负”问题,而不是换一种负担的问题。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所面临的压力,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考试,只是考的内容问题。因此,不是不想减负,而是竞争压力使得每个家庭都身不由己。
现在的高分和今后走向社会的低能不能简单挂钩。高分,应该被看作是基础教育成功的标志;而低能,则是后续教育阶段脱节和缺失造成的。
经济学的最大成就自誉为是证明了所谓的完全竞争带来高效率,但是完全无视竞争带来的内耗和效率损失。应试教育就是生存竞争的结果。有些倡导自由竞争的经济秩序的人也鼓噪着反对应试教育,甚至莫名其妙地归罪于政府对教育资源了垄断,实则是自相矛盾了。
或许有人会将主动参于竞争解释为人在一个拜物教的社会里的无奈,但是拜物教有其存在的根由。即便是按照唯物主义的思想,拜物教也是拜神教的基础。思想的自由发展不存在竞争关系,但是物质需求的竞争需要竞争技能。人首先是物质的生物,生物生存需要生存技能。
教育改革不仅中国在搞,国外也在搞,但是有些改革的方向却是相互背道而驰的。例如中国在禁止快慢分班、禁止公布名次的时候,美国教授出身的克林顿总统却在美国1999年《教育法案》中提出加强校纪公布学生成绩等措施;当我们对家长把孩子从校园直接接入培训班大加职责的时候,克林顿却提出政府要大力资助各种暑期班校外班;当我们对择校费、对高校少年班的开设的问题讨论的面红耳赤时候,美国却在学校中开始天才班,任由家长自由择校。
显然,各个国家自己看到和以为面临的问题是各不相同的。美国看到在科技领域真正掌握技能的华人越来越多占据重头,开始为自己民族的未来担忧了,而最直接的解决之道就是模仿培养出大批科技奇才的中国基础教育方式。相反,中国的不少人担心的是当前的生存问题,因此就直接把目光盯在了经济发达的美国身上,把美国式教育当作是其经济发达的直接原因,忽略了美国巧用他人脑袋发展自己的制度优势。
因此,教育改革不是简单的否定应试教育的问题,实则反映出一个民族当前的心态,是放眼长远培养民族长久持续的竞争力,还是急功近利培养就业技能解决就业压力。
考试只是被看作剥夺了孩子的童年乐趣,但成人社会有许多人是乐于接受各种考试的。体育竞技就是一种考试,现在的口号叫做“重在参与”。超女选拔也是考试,MM们都是自愿往里扎的。如果有人将之解释为另一种“被迫”也无妨。但是,王石自费上珠峰探南极,自我测试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应该是无怨无悔了吧。
何时厂商招工时见人都要,何时是个人都可以自己当老板的时候,大概考试才会终止。即便是就业创业机会多到这种程度,也有一个就业偏好的问题,不可能每一个岗位都多到这种程度,还会有选择引起的竞争,如何和平地解决竞争?惟有考试。如果就业岗位多到无需就业竞争,则反过来对厂商来说就是另一场考试了:看谁有本事能够找到短缺的劳动力。考试,是这个生存竞争压力巨大的社会和平解决竞争的一个必选答案。
钱皮和各位一样也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考试,总体上可以用“还行”二字概括。对于应试教育的厌恶多来自考试成绩不理想和心理深处的不自信,但是,如果对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没有必要过于担忧。爱因斯坦上小学的时候家长问教导主任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较好,教导主任回答说:干什么都没有关系,因为他将来一事无成。但是,爱因斯坦成了人类智慧的标志。
对于还在课堂里的DDMM们,人生后边的考试还会接踵而来,钱皮祝你们考试顺利(不要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