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
会计学其实就是一门价值计量学,它计量在某一时间点上商品的价值存量、价值流量和价值流向、价值在域内的内生速度和湮灭速度(参阅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7006,“Fluid theory and Macroeconomics”),以及价值在另一个时间点上的存量和由此构成的价值量变化。当然,价值计量不是会计学的目的,会计学的目的是为厂商服务的,最终落脚点是利润计量,厂商从会计哪里要知道是赢还是亏以及盈亏的量有多大。籍此也可以说,会计学是一门利润计量学,为了计算利润而不得不从计量价值入手。
现在要说的不是会计学的这些技术细节,而是会计学和经济学之间的事情,会计学究竟是依据经济学理论而发展的?还是经济学以会计学为基础发展的?抑或是以共同的价值理论为基础平行发展的?
其实,诚如
会计学是在货币产生之后的东西,因此当隶属于“货币拜物教”。当代经济学因为会计学在价值、价格概念上的混用,事实上也导致了价值理论的极度混乱。在经济学上,理应严格区分价值、价格两个不同概念,但是,基于经济实践的会计学在以货币为价值尺度的前提下,却是沿用商业习俗对两个概念不加区分的,即使用的是完全商业化的价格、价值概念。西方经济学这种撇开价值理论构建空中楼阁的做法滑稽而可笑。《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从价值概念出发,重新给出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其实完全可以为会计学使用的一个利润概念:利润=价值差。当然,如果一定要延续商业习惯,那么在会计学应用中可以说成是“利润=价格差”。这种基于价值存量特性、用两个时间点上的价值差计算利润的方法同时给出了利用再交换获取商业利益的指引。
价值观的因人而异导致价值判断的结果的因人而异,自然对于财富、幸福的认识就大相径庭了。没有事实可以证明金钱和幸福之间有必然联系。一本名为《幸福》的杂志就将人的幸福定义为个人的一种感觉。有些人有钱的确感到十分幸福,“吃香的、穿光的,后边跟着背枪的”,乐此不疲;而有些人“一亩半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也陶陶然让人羡慕。许许多多有钱的人并不认为自己比以前更幸福,十分怀念以前的日子;许许多多贫穷的人对荣华富贵充满憧憬之情。
会计学作为一门财富计量技术,如果当财富被认为是虚无的、价值是个人化的时候,它其实就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东西了。当价值是何物尚且众说纷纭的时候,会计学的立锥之地何在都是一个问题。如果认同会计学是价值计量术的话,对会计学的重新认识和定位以及会计学的发展方向,看来都取决于价值理论的走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