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峰hiphone
海峰hiphone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263
  • 关注人气:12,8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兴手机“增长补短”应对“新常态”

(2014-12-24 08:29:17)
标签:

it

分类: ICT产业观察


马拉松运动是一项极限运动,对参赛选手的体力、耐力要求比较高。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项目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漫长的赛程,也许你会发现,前方的路还遥遥无期,而身边早已没有了一同前进的人,于是你只好一个人孤独的行进。

 

手机市场,战无定式,形无常态。谁生谁死,不得而知,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以变应变,不忘初心,方可始终!

 

手机竞争:长跑选手和短跑选手比谁快

 

中兴通讯过去一直将自己比喻为一名长跑型选手,在过去近30年中,从一个不知名的小企业一路跑来,在激烈的竞争中,看着许多国外知名企业倒下去,而自己成为仅剩的五家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靠的就是一股子耐性和韧劲。

 

也许把上述过程和比喻对接在中兴通讯的主业电信设备领域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认可的,甚至华为也经常用这个来比喻自己在电信设备领域的成功之道。

 

然而,这套理论似乎并不适合自2011年掀起的新一轮全球智能手机军备竞赛,而这个比赛的主战场则是中国。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智能手机过去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迅速走过了PC长达15年的发展历史。截止到今年年底,我们已经很难看到现阶段或者短时间内手机硬件还有什么突破性发展,手机的关键部件如处理器、显示屏、摄像头等等都已经在手机这么大小的产品上走到了最顶端。再要看到什么突破性进展只能期待手机一些核心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了。

 

而回过头来看看在三年前,中兴还是响当当的国产手机品牌,甚至要比华为做的好得多。然而,三年后,国产智能手机阵营中排在前列的是华为、小米、联想、酷派、OPPOVIVO这些企业。尤其是小米这样成立才短短三年的企业可谓是风生水起,成了整个国产智能手机的催化剂或者说是搅动市场的一条鲶鱼,激发了整个国产智能手机企业的激情。大家你追我赶,拼命创新,最终使得中国手机企业获得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三分之一,而且还在不断增长。曾经的巨头摩托罗拉、诺基亚等等都被拉下神坛,如今头把交椅的三星也危机不断。

 

然而,在如此热闹的环境中,中兴手机却没有做出应该有的气势和市场规模来。虽然其北美市场是国产手机中做的最好的,2014年销量将达到2000万台,但对于年销售超4亿部手机的中国市场,中兴手机却在节节败退。预测2014年国内市场出货量仅有1500万台,全年全球出货量在4000-4500万台,远没有达到年初设定的6000万台目标!

 

究其原因,我想唯一可以说得通或者说中兴通讯员工自己可以接受的一个理由就如同前面所说的,中兴通讯作为一名长跑型选手在手机这块“以快致胜”的市场没有跑过那些以“冲刺见长”的短跑型选手!

 

事实上,对于过去长期在电信B2B市场打拼的中兴通讯想要在手机市场转航向做B2C业务并非易事,这一点同样长期在电信市场打拼的华为在2011年初转型智能手机,开展B2C市场时也问题多多,这个时候就拼的是谁转的快,思维上的、研发上的、市场上的、执行力的。

 

显而易见,中兴通讯转的并不快。这也直接导致曾学忠等年轻少壮派的上位,求得就是改革与转型,求得是适应新市场的变化。事实上,在中兴手机内部,这种改革是显而易见的,起码所有员工都有了压力,都在积极改变适应新的需求。但对于跑惯了马拉松的中兴通讯而言,想要立竿见影显然不易。

 

也许,我们对于刚上任一年的曾学忠过于苛刻了,但是在这个以快制胜的竞争市场中,不进则退,不是自己给不给机会,而是竞争对手不给你机会。如今,很多看似是短跑型选手,也因为这三年多的高速发展而壮大,有能力有实力和你进行长跑型较量,这才是最危险的。

 

中兴通讯需要的是在“以快制胜”的智能手机市场重新找到自己的节奏,需要在2015年这一轮军备竞赛结束后快速找到新的发展策略,让自己的长跑型特性发挥出新的优势来!

 

时值年末,在一年一度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既终端大会期间,中兴通讯在广州高调并在宏大场面和极高人气氛围下,发布其以语音控制这一特定功能为主打特色的年度新品星星2号!现场演示过程中,其语音控制功能的确给听众留下很深的印象,而语音控制的多种应用场景也将是星星2号最主要的卖点!

 

到场站台的中国移动总裁李跃甚至期望星星2号能够成为销量过千万的机型,也从侧面说明李跃对4G时期语音控制手机的看好。另一方面也说明,运营商市场仍然是中兴手机最主要的渠道出口。事实上,尽管全球各地的苹果店人气极高,但苹果iphone 80%的出货量都是由运营商渠道销售的。

 

在发布会后的交流中也得知,这次中国移动也对星星2号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和全网操盘的待遇。对于星星2号的销量预期,曾学忠标示希望国内能卖超过100万台,但仅从中国移动的支持力度看,显然这是一个十分谦虚的数字。

 

史立荣:积极“变革”谋发展

 

出席中兴手机发布会的中兴通讯CEO史立荣以“变革”为题谈了谈时代和产业的变化,以及中兴通讯为此做出的改变。当然,史立荣也再三强调了和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移动一起改变的策略,这和曾学忠一样的思路,运营商仍然是中兴通讯整个集团的核心客户,史立荣希望中兴通讯与移动一起改变应对时代和产业变革。

 

史立荣在谈到时代在变时表示,移动互联网的蝴蝶效应正在发酵。无论是传统的电信业,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处通信行业最前沿,中兴通讯明显感受到整个ICT行业正在迎来“M-ICT时代”,也就是“万物移动互联时代”。由于ITCT融合,便携式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ICT行业被深刻打上“M”标签,其中“M”的核心内涵包括Man-ManMan-MachineMachine-Machine的万物互联,和“移动化”的MobileM元素令各行业的市场边界不断碰撞。

 

这样的连接与融合令各行业开始进行洗牌,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价值与机会:先是形态变了——从2G时代纯粹的通讯,3G“屏时代”的触摸一切,逐渐演变到4G时代的声控体感、智能交互,简单的说就是2G靠拨、3G靠摸,4G靠说;再是“领袖”变了——1G2G时代如日中天的摩托罗拉、诺基亚或被并购,或逐渐消失;3G由苹果改变了世界,由三星普及了智能;而4G呢?大家都能看到,中国通信企业的机会来了!一些企业由于创新迅速或模式独特而崛起,新生力量对传统企业与商业模式快速颠覆,开放和发散性思维成为企业发展的必备素质。

 

而在谈到中兴在变的话题时,史立荣表示,过去30年中,凡是我们抓住趋势性机会的时候,我们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但当时代变了,固守传统思维是没有出路的。基于自身底蕴,以及遍及全球160个国家的市场经验,我们希望可以抓住M-ICT时代为我们带来的全新机遇。近年,中兴先后进行了战略、业务和组织变革。战略上,从侧重规模转向规模、效益并重;业务上,成立终端、政企事业部,高效、快速地应对市场变化;管理上,亦加强“聚焦、提效、创新”。

 

中兴通讯希望成为M-ICT时代的Enabler——即“使能者”,主导产品、平台、服务的提供,让信息创造价值,在信息的收集、分发、处理、存储、传输和消费等各环节帮助客户挖掘更多的价值,提升用户的生活品质。

 

曾学忠:做长板补短版重调节奏

 

在发布会后的交流中,曾学忠表示,虽然中兴通讯在过去三年军备竞赛中有些跟不上节奏,但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兴手机在努力调整自己的节奏。并且表示,2015年下半年,整个智能手机领域将结束三年多的军备竞赛,进入“新常态”----稳定发展期,厂商必须要不断弥补自己的短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优点,依靠规模效应、依靠技术创新、依靠专利积累来迎接“新常态”的竞争需求!

 

首先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的长板,也就是中兴通讯首先是一家在160多个国家发展业务的公司,中兴通讯必须把这些海外重点市场,尤其是海外三大区市场,依托自己强大的技术研发优势和几十年海外市场拓展经验,尤其是专利方面的积累和商业规则上的熟悉,把海外三大区市场做好做扎实,中兴通讯打拼的是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而能够拥有这种优势的国产品牌只有两三家,这也是中兴通讯作为长跑型选手的优势之一。

 

其次是要补自己在管理上的短板,尤其是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品牌推广和产品操盘等工作上,使得中兴手机的运作节奏能够跟得上产业的变化,能够跟得上竞争的需求,而不至于被别人落下,然后重新提升和树立自己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则是通过对产品的重新规划,通过大面积削减产品数量(比如2012年有200多款,2013年有100多款,今年在50款以内,明年可能就是三大系列,围绕三大运营商可能就出十几款机型),做精做好三大系列即以安全为主打的天机系列,以语音为主打的星星系列以及另外一个以拍照为主打的努比亚系列。

 

最后,引用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对曾学忠说的话讲,中兴通讯能够坚持数十年在手机市场打拼,胜不骄败不馁,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专利积累,也有员工的坚持不懈,更有年青一代的激情创新,相信不管竞争如何激烈,中兴通讯的手机业务都将常青不倒。

 

虽然有明显夸奖之意,但也道出了中兴通讯作为长跑型选手的优势,虽然在短时期内的冲刺中落后,但如果能像开篇中提到那样,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终将走向终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