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酷派中兴华为手机移动 |
分类: ICT产业观察 |
写中华酷联系列因跟踪酷派有过中断,所以时间长了些,见了很多酷派的老朋友,听了很多熟悉酷派的记者和客户的介绍,简单的把酷派写出来,供大家参考。最近很多媒体人都在谈这几家企业谁危险谁不危险,我认为这是好事,关注企业的走向和长久发展,是产业媒体人应该做的事情,并非是所谓的负面,希望企业不要想偏了。今天看了酷派的财报,半年净利只有1.67亿元,净利率2.2%,危险啊!
领军人物:郭德英
中国无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裁。
郭德英不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商人气息太浓,眼里总透出那种算计的眼神。作为酷派手机掌门人,郭德英近年来行事低调,很少接受媒体采访。郭与运营商高层长期保持了密切关系,酷派手机的成长历史也与运营商订制手机策略密切相关。也许用运营商造就了酷派更为贴切。
对于国产智能手机品牌而言,郭德英可谓“元老级”人物。在其力主下,酷派于2007年推出首款CDMA/GSM双模双待智能手机6260,开始向智能手机转型。而此时中兴、华为等竞争对手还在做ODM功能手机。通过对Windows CE系统的再次开发,酷派成为当时CDMA市场少有的智能手机双待产品,酷派也联合运营商主打政企用户成功进入高端市场,单款手机售价超过6000元也成为国内手机品牌至今无法超越的时代,可能也是酷派在国内手机产业的最后一次。
作为领头人,郭德英强于关键时期决断,强于对内部流程的把控。但与中国大多数本土企业一样,酷派是通信企业中“家族化”标签依然比较浓厚的一家,如酷派的内控体系就由郭德英的妻子亲自负责。
对于郭德英而言,目前的挑战主要有三个:
1.能否继续激励和使用创业老臣,同时引入外来管理人员,降低家族化管理风险;
2.与中兴、华为、联想、TCL相比,酷派是单一型手机企业,在智能手机洗牌期风险较大;
3.国内市场手机酷派净利率不足5%,进军海外市场成为必然选择,但酷派目前显然缺乏国际化经验和与智能手机产业密切相关的专利储备,关键是海外拓展必然成本大增,收益下降,能否扛得住是个关键。
专注时间:10年 专业指数:***
酷派成立于1993年,但前10年基本是在做寻呼机和相关业务,与手机并无关系。2003年,酷派开始通过生产CDMA彩屏手机进入手机行业,2005年开始推出CDMA/GSM双网双待手机,2007年酷派开始利用Windows CE做智能手机业务,受到当时C网运营商中国联通的力捧,2012年其智能手机平台开始向Android转型。
可以说,在中国移动终端行业中,酷派是为数不多可以做到20年依然还在主力阵营的企业,期间也经历过两次大的危机,说听的是再关键的时间点“踏准了点儿”,说不好听的就是靠运气,但运气真的可以始终伴随酷派码?
品牌体系:酷派CoolPad 价值指数***
品牌是所有中国手机企业的心痛,而酷派是为数不多的曾经接近成名却又“摔倒”过的品牌。这与其过度依赖运营商B2B渠道有直接关系:酷派因运营商缺乏CDMA智能手机而被扶上高端品牌,又因运营商终端完善而迅速被“打回原型”。
时至今日,C网接盘者中国电信的集团和省公司领导们手中的手机已完成了从酷派—摩托罗拉—苹果—三星的多次转变。酷派也开始重走华为、中兴的老路,主打中端千元智能手机市场,开始从B2B向B2C消费品牌转型。
最痛苦的,莫过于得到又失去,而更痛苦的,则是失去后,又不知如何再次得到,酷派就是如此。从近两年的时间段来看,酷派在品牌投入方面并没有大动作,原有的品牌积累也随着小米、OPPO、VIVO等国产品牌冲击而迅速减弱。酷派,已经到了该重新思考市场营销和品牌战略的时候了,这是这个思考在当前已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能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
与中兴、华为、联想一样,酷派80%以上的手机出货依靠运营商渠道,随着运营商千元智能价位逐渐下探,酷派也成为国产手机中的“杀价先锋”。
如今年上半年酷派联合河南、湖南等地方移动公司推出了售价 199元的3.5 英寸智能手机 8020+,比山寨厂商出货价格还低。酷派内部员工称:“没办法,中国移动TD手机去年压货太多,随着下半年中国移动对千元智能手机的配置要求提高,酷派只能选择联合地方运营商赶紧甩货”。
实际上,酷派2012年也曾大规模投入公开渠道建设,但缺乏相应的人才和经验,巨大的投入并没有得到回报,。从2012年底开始,酷派陆续缩减了公开渠道专柜数量。
酷派还在今年6月推出了自主电商,可惜直到现在也只有区区5款产品,缺乏网站倒流更是销售业绩寥寥。从某种程度上说,酷派在公开和电商渠道的建设和开拓上已经失利。而在运营商纷纷降低补贴之时,这种失利对于酷派有可能是雪上加霜。
目前看,全球手机企业都没有谁敢说自己绝对是安全的,因为这个行业的竞争实在太过激烈。而在“中华酷联”四大国产手机厂商中,酷派的风险无疑是最大的。
如之前所言,去“家族化”将成为酷派未来最大的变数。从去年开始,酷派中高层就已陆续发生动荡。如原负责销售的常务副总裁李旺工作职责由外转内,负责品牌的副总裁苏峰离职,原 TD和CDMA 运营商销售团队被TCL、华为等竞争对手大量挖走。
“我们跟随郭总创业近10年,感谢酷派给了我们目前的资历和江湖地位,但大家并没有获得与酷派快速发展相等的收益,郭总还是更喜欢家里人,即使做到副总,在郭总眼里也只是个职业经理人,随便调换,这也是让兄弟们寒心和出走的原因”。一名酷派离职员工对此仍唏嘘不已。
与此同时,华为、联想等竞争对手都在全球为手机业务开始寻找国际化高管,如诺基亚之前的执行副总裁赵科林加盟华为终端任CMO。而酷派近年来非但没有大动作,相反大量中高层都选择了“出走”,颇有队伍散了的意味,面对种种困境,我们不禁要问,对于目前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手机市场,酷派真的准备好了吗?
甚至我听说,酷派在很多地方囤地,似乎有进军房地产的倾向,如果不专注,我想危险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