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ICT:华为喊了一个疯狂的口号!

标签:
科技北京华为产业融合ict云管端it |
分类: ICT产业观察 |
这种空间完全是跨界的,而且是全方位的。从个人、家庭、社区、企业、行业再到整个社会,也可以说是整个地球。
事实上,两者的融合并非偶然,而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原先两大产业各自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但随着产业的成熟、各自市场的饱和、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彼此之间的渗透日渐加剧,而云计算、移动宽带技术、新兴智能终端的发展为二者的进一步融合奠定了基础。
正因为如此,最近几年产业界出现激烈碰撞,既有企业无法适应新的格局而消失,更有许多企业在积极推动技术革新和产业新结盟,以应对产业融合的新需求。
这其中就有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华为。
华为为了应对这种新的融合趋势,应该说在最近两年做了许多重大的调整。尤其是针对产品线的重新划分、企业运营模式的改变、非运营商市场的发力、终端市场策略的重大调整等等,而这些调整并非无序或者说单纯是为了开辟某个新市场而作。而是为了应对ICT产业融合的大趋势,在基于“云管端”战略思路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
9月26日,笔者前往2011北京国际通信展参观,在华为巨幅广告上,看到了华为全新的广告语----“重塑ICT,助力综合信息服务”。用我的话说,华为喊了一个疯狂的口号。
为什么说疯狂呢?
因为在产业界没有很高的地位?没有很强的技术话语权?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没有hold住的领先理念,别人就会说你说大话,吹牛皮,有些不自量力。
那么,华为说这话有没有谱呢?
我们从三个层面讲。一般而言,都讲“云管端”,而我更愿意从“端管云”的顺序来说。
因为端的发展刺激了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在之前,IT有IT的端,通信有通信的端。而随着移动宽带性、高性能计算、无所不在的链接以及无所不有的应用等催生出了新的数十亿计得各种新型终端的快速发展,将信息这一人类社会最核心的内容传递到各个层面,并产生新的价值。当然,信息的另外一个理解就是数据的爆炸性增长。而各种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IT和CT领域的迅速融合。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企业,从企业到行业,再从行业到大街小巷以致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充斥在各种智能化、网络化、移动化的终端,而“云”的适时出现,把硬件、操作系统和软件等放在云中,让终端变得简单、轻便。“端”与“云-管”的互动,将为未来的生活带来“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无限可能。
而华为终端这几年的表现让我们看到其在端上的优势。无论是围绕个人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是围绕家庭的各种家庭网关、围绕三网融合的机顶盒亦或是企业端的云终端、视频会议系统等等,都全面展示着华为在端方面的能力。因此,在端层面华为的话语权正在不断加强。这一点在本次通信展可见一斑。
管属于CT的范畴,华为今天的表现是有足够的话语权的。而且超宽带网络是实现“云-管-端”新架构的基础和前提,“智能化”的管道提供更强大的业务处理能力的同时,也为云平台提供了业务感知能力。管能力的强弱可以迅速放大产业范畴,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500亿连接的核心就是联网的能力。由此可以把很多传统领域纳入进来,比如汽车、电表、家电、医疗设备、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各种传感器等等,市场因为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而骤然变得异常的宽阔。
最后我们说说云,这是IT和CT深度融合的关键,亦是对管和端价值挖掘的关键。而云平台是未来信息服务架构的核心,将带来个人和企业获取业务和信息的全新商业模式,云计算实现业务的IT化,新一代计算技术替代传统单机;采用分布式和虚拟化关键技术,实现“软件与业务的解耦”,共享计算和存储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业务部署速度和处理能力。
在云的一些关键基础设施,看上去这些之前是惠普、思科、IBM等传统IT企业的优势,但在通信领域的成功,尤其是在99999的考验下,华为在这方面的技术和产品积累丝毫不比传统IT企业弱,比如服务器、安全、数通产品等等。而当华为发力这些市场并且因为云技术的加入,其云平台综合能力迅速提升,使得华为在该领域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随之提升。当然,华为目前的优势还在于构建私有云,华为原有的运营商市场对于这种业务仍存在分歧,变数较大。而公有云的提供还存在太多变数,很多玩法需要华为去学习。但从整体的云平台能力来讲,华为在全球前五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华为说出重塑ICT这种豪气之语也是有很足的底气支撑的。因为“云管端”已并非华为独家之思想,而是越来越多的ICT企业共同追捧的架构,因此,我们可以说“云管端”新架构正深刻改变和重塑信息与通信产业!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环节具备一定能力就能重塑ICT的,关键点在于协同,在于三者之间的关联和掌控,而这其中,软件的作用非常关键。包括核心管理方面,比如管的OSS/BSS等。这些还有待华为加强。因此,提出口号是好的,关键还在于后续发力。
而对于华为,我们也期待其能够持续创新,为ICT的新格局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