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色列印象二:聆听哭墙的诉说

(2009-10-25 18:46:40)
标签:

哭墙

三大宗教

犹太人

亚法

耶路撒冷

以色列

杂谈

分类: 镜头看世界

    宗教是一种模糊的、非现实的东西。但在耶路撒冷的哭墙前,模糊和非现实的宗教真切地体现出来。

    犹太民族在哭墙前完成着一种压抑千年的倾诉,宗教的奥义和民族的精神由一堵墙而变得可触可摸,具体动人。

 

   宗教其实也是一种千言万语而又欲说无语的空幻。任何宗教,包括基督教、犹太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以及各教派的分支,你能用语言说出它们的真实吗?

 

以色列印象二:聆听哭墙的诉说

哭墙正面

以色列印象二:聆听哭墙的诉说

哭墙和它上面的阿拉伯清真寺

以色列印象二:聆听哭墙的诉说

哭墙前面的祷告者和修行者

以色列印象二:聆听哭墙的诉说

这是犹太人信教最高级别人员的装扮

 

    起源于耶路撒冷的世界三大宗教,在耶路撒冷体现得更加真切。

 

    犹太人说,耶路撒冷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是他们的宗教圣殿;基督教说,这里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的地方,是他们无可替代的圣地;伊斯兰教说,这里是穆罕默德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地方。

 

    三大宗教都把自己的精神重心集中在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也就成了多种文明的共处之地。

    

    人们说,耶路撒冷的不幸,在于它被迫接纳了三大宗教并成了三大宗教的终端。

    

    这是我在没有去过耶路撒冷之前许多人描述耶路撒冷的基本情形。而当我真正踏上这块土地的事后,它个给我的震撼超过了我所去过的一切地方。包括神圣的拉萨。

 

    亚法城的伟大不在于他的历史和宏伟的建筑,更在于他在处理多民族问题时的睿智。三个民族(犹太,阿拉伯,亚美尼亚)能够同处一座城市,而且能够保持各自独立,相安无事。尤其是各自宗教的独立实属不易。也许,他们这种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历史对于今天的以色列甚至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走在今天的亚法城中,依然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阿拉伯人为生活忙碌,犹太人悠闲的生活以及亚美尼亚人的萧条。

 

    当然,今天的耶路撒冷最值得去的地方依然是哭墙。到了这里也许才像有人告诉我的那样,这里是世界的中心。也许有些夸张,但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而言,这里无疑是最神圣的。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这么多年去过的寺庙和道观,神殿少数也不下百家。不过,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无神论者,到任何地方都是观佛不拜佛,无论是在五台山的圣地,还是拉萨的布达拉宫,或者是亚维农的教皇行宫都是如此。并非高傲,而是不信。不信者无以畏惧。

 

    但是,当我到了哭墙边,听着犹太朋友的介绍,让我对这里有了特殊的感觉。

 

    耶路撒冷的哭墙曾是犹太王国第二圣殿围墙的一部分。罗马人在毁城时为了保存自己的胜利证据故意留了下来。以后,千年来流落异乡的犹太人一想到这堵墙就悲愤难言。直到现代战争中,钢铁般的犹太士兵只要一抵达这堵墙时,仍是号啕一片。

 

    于是,我也到哭墙边表达了我的敬意和愿望。但是,当我在希伯来大学的外墙远眺哭墙时,我却突然感觉到,这是数千年来人们诉说的地方,还是今天每个信奉和平的人来这里听哭墙的诉说。我更愿意说成是哭墙的诉说,因为几千年来,哭墙已经倾听了数千万人的哭诉,如今他要向每一个去这里的人诉说他的情感,也许我听到了。

 

    有一个叫阿灏的人这样描写犹太民族的悲情。这种悲情,说小,像一个家庭流离失所后回来时,原来的家只剩下了一堵断墙,能不跪地失声吗?

 

    还是看看犹太人的悲情吧!

 

    靠近哭墙,男女分于两端,中间有栅栏搁开,男士靠近时必须戴帽,女士离开时不能转身,而应面墙后退。

 

    在墙前,无数的犹太人以头抵着墙石,左手握经书,右手扪胸口,诵经祈祷,身子微微摆动。念完一段,便用嘴亲吻墙石,然后向石缝里塞进一张早已写好的小纸条。纸条上写的什么,别人不会知道。犹太人说,这是寄给上帝的密信,墙是邮局。

 

    文明是社会和历史的一种点缀。文明有时也是一种掩饰。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时就有一种掩饰。

从爱反思、爱读书的犹太人来看,我觉得犹太人优点甚多。犹太民族是一个让人同情的民族。我不是说它2000年的流离失所,没有国土,而是说它的坚韧不拔,毅力顽强。但犹太民族唯一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自我和狭隘”意识。

 

    在耶路撒冷,你还不能忘了体会一下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深刻。

 

    当我在希伯来大学墙外遇到一群基督教徒面向哭墙唱起圣经歌曲的时候,当我看到阿拉伯人必须经过一段很长而且比密封着的楼梯才能到自己的清真寺去祈祷的时候,我突然想到生在中国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珍惜。(对宗教研究不深,难免有纰漏,欢迎批评指正!---2009,10,25日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