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发展需要不同的声音
(2008-08-05 15:24:10)
标签:
td傅海阳it |
分类: ICT产业观察 |
也谈傅海阳教授质问TD
最近也关注了一下南邮傅海阳教授的博客,其中看到傅教授把曾经在《通信世界》周刊发表过的文章也贴了出来,也算是对我们的一点支持。而在通信世界2006年发表的文章,是一篇争论性质的文章,而这种文章是我比较欣赏的,学术界没有争论就没有发展。
现在,在很多人看来,傅教授在一个不合时宜的阶段又出来说话,我想对于一名学者,能够顶着这么多骂名站出来说话,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尽管政府高管在不同场合已经明确表态要全力支持TD的发展。但是,我想,对于一项技术应用而言,并不等于就不能发表不同的意见了。恰恰是在技术领域,我们应该大力倡导来争论的,尤其是那些创新性意见。
最近10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异常迅猛,任何版本的技术在一到两年内就有可能升级。比如现在的TD,如果不上马HSDPA(起码应该在2M以上)就根本没有竞争力。因此,对现有的TD对技术环节进行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其他学者或者技术研究人员能够提出各种新的技术改进方案或者创新的地方,我想那才是对TD的贡献。
在过去的十年中,对于TD也同样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声音。其中有很多著名人物,比如那年的胡阚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中出现了很多派别。再比如一直为TD当义务吹鼓手的李进良教授、丁守谦教授等等。不管有人把这些专家分为左派也好,右派也好,甚至是极左派,极右派。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不同的声音,才充分说明,TD的重要性。
如果一点声音都没有,全部都是举手赞成,甚至说技术上一点问题都没有,那才是中国TD的悲哀,如果那样,TD根本就不会成为3G标准。
至于说道傅教授关于TD技术方面的一些观点,我想,TD肯定还存在着各种技术问题,这在过去几个月的布网以及试商用过程中已经显现出一些,但都不是什么重大问题。但是,目前用户很少,在大用户量情况下是否会出现其他问题还不得而知。只有实践才能检验TD技术真正的含金量。
当然,我认为对于傅教授提出的具体问题需要有关企业给予足够的重视。我想对于一个优秀的教育战线的同志,肯定是花了很多心血来研究这个问题,否则,就不会站在这里摇旗呐喊了。我们也希望傅教授能够有更具体的一些技术环节以便于我们组织业界更多专家进行讨论。提出好的解决方案来。
在这里,我想引用中国移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张同须在通信世界最近一期关于TD一期建网经验总结专题中提到的一句话,“通过最近这两年的网络建设实践和在网络建设中的不断摸索和创新,可以说,采用TD-SCDMA技术进行组网,其网络性能符合ITU、3GPP等国际组织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要求,可以支持数据业务,并没发现重大的颠覆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