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了关于橡果国际与两个“涉嫌敲诈”的财经记者之间的报道之后,我也关注了一下橡果国际热推的一些产品。说实在,真的不敢苟同有多好。尽管我是一个ICT的发烧友,但是让我花钱去买橡果国际的产品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而我在这里也奉劝大家,对于电视营销的类似产品还是慎重为好,不要盲目购买。这几年电视营销的很多产品事后证明都是很低劣的产品,比如众多营养品、如烟等等。
今天看了老曹的文章,我想老曹还是警觉的,没有上当。同时我也对橡果国际的这种低劣做法表示愤慨。
我知道今天中国的传媒业和广告投放主都有些畸形。传媒业越来越受到广告投放企业的左右,而广告投放企业也似乎有了那么一种铁定的心理,媒体请不要说我坏话。否则,别想拿我一毛钱。
于似乎,媒体文章大部分都是吹捧企业的软文。而那些广告主们以及那些背后的广告代理公司们就天经地义的成了老大,经常是喊着你这么做或者那么做。稍微有些差池,那就是以减少甚至取消广告投放相逼。
对于这一点我曾经深有体会,为了一篇稿子,被人家告到大老板那里,最终只好一个电话一个电话的去打,希望所有网络转载的都给扯下来,但是,互联网的速度是可以靠几个电话追得上的吗……
作为媒体从业者,我想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如今做媒体实在太难,尤其是弱势媒体生存就更难。
今天,老曹可以说给我们树立一个不错的典型。并不是所有的媒体都会因为金钱而出卖灵魂。
而我认为,虽然今天中国的媒体不可能不为金钱而低头做人,但是,我认为,出卖灵魂也应该有个度,媒体在拿企业广告或者某些特殊资金的时候,认真思考一下,这钱该不该拿。
对于企业服务而言,媒体也应该理直气壮的去服务,而不是为了一点点广告就低头哈腰,你说东我不敢西。而对于企业而言,我也希望能够理智对待媒体的报道,不要认为有丝毫的褒贬就是对企业的伤害,我始终认为,媒体依然是可以起到监督和警醒的作用,对任何企业都是有帮助的。
只有媒体和企业都走出这个畸形的心理状态,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良性的媒体和企业生态环境,才能够帮助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一个可信的稳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