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和佛山电台连线谈最近政府整治黑手机的话题,在谈到如何能够彻底解决黑手机问题的时候,我的回答让主持人有些茫然。
我说就目前政府部门以及部分手机厂商所倡导的解决办法,很难解决黑手机问题,甚至根本不可能解决。
之所以这么说的道理其实很简单。
一来,黑手机产业链十分健全,很难扫干净。因为利润很高,往往都是前赴后继,政府采取的撒点式的整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至于检测这道关人家根本不去碰,你能如何控制呢?而其销售渠道更是集中在二三级市场,销售方式和销售场所更是五花八门,甚至都是传销式的直接销售方式。由于技术门槛的降低,黑手机都能够满足基本的通信需求和一些增值业务,初期质量基本上都能够保证。只要插入SIM卡就能用。你说如何查处?
而最关键的一点其实还是消费者本身。很多黑手机厂商在外观设计以及内部软件上都模仿品牌厂商的新款或者流行机型。而这些正规品牌的机型售价可能都要几千元。而从外观或者使用上来看,黑手机模仿的几乎一模一样。而价格也许只有品牌机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这个时候,很多消费者就起了虚荣心,花500块就能买一部别人手头花3000元购买的手机,何乐而不为呢!
面子和虚荣心是中国消费者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和假名牌在中国非常普遍的原因是一致的。
当然,黑手机泛滥还有很多原因,之前我也说过很多次,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最后谈两点我认为解决黑手机的切实办法,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注意。
一、强对消费者的宣传
不管黑手机多么便宜,但其品质毕竟不能保证。维修等问题都不可能有保障。因此,政府要广泛对消费者进行宣传,说明黑手机的危害等。但能否消除用户的虚荣心理很难把握。
二、技术上杜绝黑手机。
目前,检测部门都是抽检企业送的机型,然后批量发放入网许可证。但对于黑手机而言,根本不去检测,你能怎么办。就算送检了,贴一张入网许可标签又有什么用了。不合格的照样不合格。甚至有假冒标签也不是不可能。
而最好的办法则是通过标准制订,利用技术手段,直接将入网许可码号写入手机芯片。手机要使用,必须通过移动网络验证合格之后才能进行通信使用。而不是目前只要插入SIM卡就能用。虽然可能增加了一定的成本,但是可以有效遏止黑手机和未通过入网许可的手机使用。至于具体的实施办法,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进行,我认为完全可行。
这是今天一点小体会,写出了和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