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TD专利数量的报道再次引发国人对3G的关注,因为这是直接影响国产设备厂商最终能够获得多少市场份额的关键。我们看待TD应该看待所有国产设备厂商的共同利益,而并非是大唐一家,TD是中国主导的技术,而不是大唐一家的TD。因此,只有国产企业整体在TD上占有优势,才能够推动TD的发展,而这也是政府大力支持TD的关键原因。
从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在TD的整体专利上占有明显优势,如果做好下一阶段的测试工作以及后期演进工作,我想国产企业在TD标准上应该占有很大优势,在TD设备采购中,国产设备厂商至少应该占据70%的市场份额。
日本大和研究所分析师JosephHo估计,前3年中国将有800亿人民币投入到TD-SCDMA网络建设中。值得一提的是,该分析师认为其中有20%将出自中兴通讯。而这似乎和近期媒体公布的TD专利分布相一致。照此测算,保持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的TD七三分成应该是最理想的结果。
但是,仅仅保证TD占优是不够的。因为TD在未来的运营中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TD能否在中国市场三分其一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因此,两外两大标准中国设备制造企业能否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将非常重要。
我曾经多次问华为、中兴负责3G的高层人士,一旦牌照发放,你们认为中国本土设备制造企业能够在WCDMA和CDMA2000两大标准上占有多少市场份额。
他们的回答是这样的,经过这几年在全球3G网络的打拼,中国的3G设备制造商已经具备了和国际企业竞争的实力。在技术上已经相差不多,尤其是在核心网方面已经处于领先。在设备价格上反而有一定的优势,这几年在服务上也摸索出了中国企业自己的特色。惟独不足之处是在网络优化方面还有些差距。两家企业均表示,中国政府延迟3G牌照的发放正好给国产设备企业一个喘息的机会,尤其是逼迫国产设备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企业竞争,最终在竞争中验证了国产设备企业的竞争力以及设备、技术的可靠性。而这将直接影响中国本土设备制造企业在中国3G设备市场的份额。
说道市场份额,这两家企业表示,在WCDMA领域,中国本土企业至少应该可以占到40%的市场份额,甚至更多。而在CDMA2000领域,两家公司认为,中国企业占有一定的优势,市场份额应该可以超过50%,甚至可以达到60%。
也就是说,理想状态下,中国本土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应该在三大3G标准的市场份额平均占有率应该至少是50%。
苦尽甘来。对于中国广大的电信设备生产商而言,他们对这句话的体会可能是再深刻不过了。从1G的一无所有,到2G时期的合作制造,3G时期应该是中国企业收获的季节了,而这一结果的到来经历了20几年,真可谓苦尽甘来。
但是,这仅仅是理想状态或者说是我们所期望的。真正的较量还没有开始,我们丝毫不能低估国际厂商的能力。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等企业的实力不容质疑,经过多年在中国市场的打拼,他们已经熟悉中国市场的运做。对于世界上最肥的一块市场,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哪怕是1%的市场。3G牌照临近,竞争也将逐步加剧。
事实上,对于中国的通信市场,真正能够确保至少五五分的格局的力量是中国政府。因为中国独特的运营格局,政府才是主导力量。
尽管中国已经加入WTO,政府不能够明确去干涉企业应该去采用哪个国家,哪个企业的设备。但是,没有哪个国家会百分百遵守WTO规则,在本国利益面前,任何国家的政府首先照顾的是本国企业。因此,政府应该在3G设备采购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应该明确的要求运营商在设备采购中充分考虑本土企业的利益。当然,这种表示是在本土企业拥有这个实力的基础之上。在1G和2G时期,中国企业没有这个实力,政府想要说话也说不上话,而在3G时期,中国企业有了这样的实力,政府就应该站出来为他们说话。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电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突出。政府已经将我国电信市场作为国家间政治谈判的重要砝码之一。而这势必影响本土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在本国的利益,因此,我们迫切希望政府在这方面应充分考虑本土企业的利益。而这个底线我个人认为至少在三大标准上,平均获得50%的份额。
据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的分析,在3G启动后的前5年,中国3G市场的资本投入量最高可能达到人民币6000亿元(合759亿美元)。
如果其中的3000亿元能够由中国的企业获得,那么将大大提高中国本土设备制造商的竞争实力,而这也将提升这些企业在国际3G竞争中的实力。从而整体扭转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未来全球通信设备制造领域的格局,才会保证中国在今后若干年内在移动通信领域持续保持领先。
对于中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而言,3G的到来使得他们即将迎来丰收期,让我们关注这些企业的发展,华为技术、中兴通讯、大唐、普天、烽火、京信通信、国人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