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还有人问我李一男的下落的时候,今天就得到李一男回归华为的消息。真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港湾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密切地和这家企业建立了联系,我也对这家企业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它能和华为、中兴一样,成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中坚力量。而港湾从一成立就伴随着各种谣言,出于一种职业习惯以及对港湾的好感,我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给港湾辟谣,但是,最终,港湾还是没有摆脱被并购的结果。这让我非常的失望,但是,做企业就是这样,尤其是身处电信设备制造领域,国内外企业竞争惨烈,其结果不是生就是死,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生存就更是问题,也许被并购是最好的结局。
国际上阿郎并购,诺西并购等等都显示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商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和整合过程。而对于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商而言,面对如此规模巨大的并购,让我们凸显弱小。而在这些巨头并购完成之后,中国企业的境况将更加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中兴经过适当的小额并购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众所周知,华为和港湾一度在国内市场的销售竞争中出于交恶状态。虽然两家的较量让很多国外企业出局,但是两家的低价竞争也给自身带来了很多损失。通过并购结束这种恶性竞争也是一种好事。攘外必先安内,稳固国内市场也许是华为、中兴走出去的后方保障吧。
至于港湾的最终消失,我也曾写过多篇文章,在此就不多说了。总结而言,港湾的发展有两个失误,一是发展太快,全网梦想让港湾无法承受。二是对资本的过于依赖,事实上,最终还是投资商对港湾失去了耐心,而逼迫港湾出牌。
说起来也是很有意思,我一度认为自己对港外是最了解的记者之一,但是从港湾成立开始到港湾消失,我仅仅见过3次李一男,而面对面的采访仅有一次。几乎之后的所有采访都是由港湾的其它副总裁比如彭松等出面,要求李一男的专访都被各种理由所推掉。我想绝大部分媒体都是一样,甚至有很多记者在写港湾的稿件的时候向我索要李一男的照片,这说明李一男在离开华为之后,过着一种几乎隐居的生活。真不知道是一种幸福还是悲哀。
看到很多人已经在猜测李一男在华为的前途问题了,我想这个问题实在很难去猜测,我比较认同有位分析师的观点,李一男的回归更是一种礼节性的回归,不会在华为待太长的时间。我想,经过这样一次创业的经历,李一男会变得更加成熟一些,更加稳重一些。
也许在华为做CTO是李一男最好的选择,没有人怀疑李一男的技术天分。但是如同许多媒体所说的,要想做任正非的接班人,我想很难。在华为和任正非一起打拼的人太多,而离开华为多年的李一男已经失去了很多优势。而人事斗争向来是企业最可怕的自杀行为,因此,谁也不会轻易去挑动这样一个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我想,今后的李一男也许还会有很多故事。
从今年全球电信业的发展以及多家电信制造企业的发展来看,华为、中兴正在面临空前的竞争态势。更多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会和华为、中兴殊死搏斗。而对华为、中兴而言,也将面临更大的困难,技术储备研发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金。服务团队将空前增长,服务支出也将大大增长。产品价格会进一步降低,而赢利则会趋于下降。真正考验华为、中兴的日子已经来临了。
李一男的回归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精神。无论属于礼节性回归还是任正非的热情邀请,李一男的回归都是常人无法做到的。希望这种精神和勇气能够给华为甚至给中兴带来更多的勇气,在全球电信设备领域赢得更好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