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 金马奖诠释其价值

标签:
斗牛金马奖电影管虎黄渤影评娱乐 |
仔细回忆起来,感觉这还真是一部不错的片子。没有主义,没有借腹生子,没有为虎作伥。正如影片中所表现的,对于相当多的中国百姓来说,战争只意味着绝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到死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日本人为什么而来?为什么会搅乱我们的生活?为什么只想活着都那么难?对于牛二而言,除了以上问题之外,他还不明白为什么人会都死光了只有自己活下来,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守着那头八路牛。这种困惑的思维状态是这部电影的基调,它建立在当时典型的中国农村贫瘠的经济和知识水平之上,他们以摸牛奶子为耻,选举只需一把绿豆。他们不认识字,却知道以生命恪守诺言。荷兰奶牛的设定在影片中有极强的象征意味,它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也让人类贪得无厌的本性相形见绌,某种程度上,在牛二和它之间动物性的原始情感面前,对战争本身意义的探寻显得极其荒谬和无比的狭隘。
《斗牛》里有善良的中国农民、残忍的日本军人、受伤的国民党军人、走投无路的逃难者、用暴力谋食的土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八路军:让人觉得真实,而真实的就是有力量的。导演管虎从来不缺乏对悲凉的体悟,所有的景象似乎都会叹气似的,镜头写意,如果你能看下去,那已然着了他的道儿。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不好表现,但《斗牛》做得还算出色。想想那令人崩溃的生活,想想那温暖坚实的牛背。到最后,牛二的所有情感都注入在一头牛的体中。它是亲人、爱人以及故乡。
影片有很多段让人动容,但它不像那些又臭又叫座的大片一样,屡屡大动干戈就为了让你感动。《斗牛》里是慢慢的,浸透你,却不失精彩。比如牛二在给牛挤奶的时候,对那头母牛的奶子产生了幻想,这是一个奇妙的场景,拜管虎与黄渤所赐,这段情节张弛有度,自然而然。这种沉稳与灵光在中国,兼收并蓄的导演并没有太多个。
黄渤其实是特别灵的一个人,他自己也知道,能把小人物演好才是最牛逼的。这次这个剧本简直就是给他量身定做的一样。基本上,这可算是他一个人的独角戏。除了牛以外,黄渤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将整个影片中单纯但饱含着所有人性特质的魂和盘托出,毫不夸张的说,这种表演从技巧层面是超越《霸王别姬》中的张国荣的,因为黄渤是在演别人,而张是在演自己。影片中的多个片段实在让人过目不忘,真是笑中有泪。
内地的男演员好的很多,但大都是姜文那代人,新生代的要么是奶油小生,要么是俊男,有性格的实在也太少,黄渤算是真的演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