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cuàn)底下位于北京西门头沟区,是中国北方至今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座明清时代的古村落。当地胜传的说法是因村头有“爨宝玉沟”,相传那是太上老君炼丹聚宝的地方,又因村子位于其下,故而得名:爨底下。村里的人们对这个“爨”字格外地看中,说“爨”字上为“兴”,中为“林”,而下为“大火”,大概是越烧越旺之意。而村里居住的村民皆为韩姓(寒),这样一来,可以冷热互补,可见韩姓村民对“爨”字的认同和偏爱。村民们对“爨”字寄予了美好的期望,并盼望着日后的生活也能红红火火起来。简化字推广以后,人们认为“爨”字难写,于是改“爨”为“川”,如今也叫川底下了。
2006年6月某日,一行四人从苹果园乘929支西行,一路上,婉若置身高原山地,公路盘旋扭转,汽车依山急驰缓行,无不让人担心近在咫尺的深谷。本来打算在车上美美睡上一觉,也因此作罢,更主要的是,靠窗而坐,但见连绵山头各异而过,或有巨石突兀而出,或有缓坡可登临而上,或有层层断石相向,或有褶皱苍翠变幻,哪里还有起困的心情。车上遇见一个捷克的音乐家,他独自一人就敢往这种地方,真是佩服,我和另外仨女孩自然做起了义务翻译哈哈(两个学西班牙语的,但是还是和捷克语差很远哈哈,只能说英语了)。
此北方山也。但这不是燕山的余脉,观之觉与密云、怀柔等地之山不同,似与贾又福笔下点染皴擦之太行相类,姑且认为是太行之北端吧。燕山雄奇中有柔顺,山势虽起伏而波谷趋缓;太行伟雄彰显阳刚,大起大落而变化多端。此处集北方群山之优点,与南方之山判若阴阳,虽无南国山水共秀、气韵生动之灵气,但有北国山石磅礴伟岸之势。山多短木,土石时隐时现,远看如黛,近观则苍翠中呈赤黄。
午后,参观了村北的一线天,走了走在石壁山谷里凿的路.站在关帝庙前的崖边,放眼望去,川底下的风景的确很美,四周山脉相连,青山翠柏,万花争艳.快黄昏时,逛了逛村子,破旧的石屋、石墙让人感到了古老的气息,破落的苍凉感,让人感到了历史的久远。
晚餐,丰盛的农家菜,好多野菜还是第一次吃,捷克友人不会使筷子,我们边教边吃,很快就学会了。

山中之静,无可形容。晚上毕竟有不时从远处传来的拖拉机声或者犬吠,以及一些乡间的噪杂。在爨底下,我们只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山中之凉,倏然可感。山中此时无风,远处黑石皴峋,不知道何处来的冷气像天然的空调。京城正入夏季,而山中正是避暑之好地!
山中之洁,嗅之可知。虽是晚间,也能感觉到空气的清新,我嗅不到一丝尘土的气息,更闻不到半缕异样的味道,除了山的气味。

抬头看天,星星多得如童年一样,在喧嚣的京城,很久没有抬头看一看头顶是怎样的一片天空了。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每天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却忘了停下来看一看风景。但北京的天有这样清澈、这样纯净吗,有这么多的星星么!所幸的是,今天在爨底下我停住了脚步,在四周是山的村子里仰望星空。
晚间,散步,几人一会尽情的欢笑,一会又若有所思的享受这难得的静谧。远处高高低低几点昏黄的灯光,映照着似乎就是明清的山墙和屋檐。若要看清,须明日了。洗漱,一夜安眠。
翌日,迎着清晨的阳光登上高处,俯瞰这座别致村子的全貌,像布达拉宫,但是它更沧桑,更古香古色,可以说,它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而布达拉宫则是一个在高原载歌载舞的美丽少女。
<攻略>
乘车路线:苹果园地铁站出来座929支(早7:30的那一班直达爨底下村,票价10元)。如果没赶上就坐其余的929支到斋堂下车,打车到爨底下(10元)。
从苹果园到爨底下村大约需要3小时左右。
自驾车路线:从莲花桥新开通的一条直达门头沟双峪环岛的快速路,然后上109国道。全程路况较好。
爨底下村门票:20元。 学生10元。
929支 直达爨底下村的两班车具体时刻表
7:30 苹果园发车 10:10 到达爨底下村
12:40 苹果园发 15:30 到爨底下
10:30 爨底下发车 12:55 到苹果园
15:40 爨底下发 18:05 到苹果园
另:从斋堂到村里的黑车可以帮您躲过门票,把门票钱给司机,车费就免了。或者天黑“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售票的不在了,就可以免了HOHO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