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湘西小城,却因为沈从文的《边城》而饮誉中外;
这是一个匪患之地,却养育出沈从文和黄永玉这样的当代书画大师,以及民国初年第一任总理、湘西才子熊希龄这样的政界要人;
这自古以来就是荆楚西北入川、西南进黔的古官道要冲。
沈从文笔下《边城》如是描述:“昔年这里有绿营屯兵驻守,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极其得法,并无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们也莫不安分乐生。”
凤凰,一魂牵梦萦的小城 。
漫步凤凰,古香古色的民居、店铺、石板小巷,清幽见底的沱江,绿油油的水草,两岸精致的吊脚楼,跨河的石礅,跳岩以及美丽的虹桥,在这里,岁月仿佛定格在历史的画卷上,如今,我来了:追寻那逝去的过去年代,体味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闲适与宁静,品评这世外桃源带来的感官和心灵的惬意。
东门城楼内如今还保存着一尊铁炮,成了凤凰久远的烽火岁月的一个见证。
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的熙熙攘攘的游客在街巷穿游,仿佛是一条五彩河流,给古镇带来无限的活力。
徜徉在小巷里,两旁是各种各样的店铺:各种姓氏的姜糖,苗王家酒,苗女米酒,各色的客栈,南北口味的酒家,商业气氛很浓,但是这里的历尽几百年的沧桑的各色民居祠堂店铺,青灰色的界墙错落有致,大户祠院挑厦飞檐;苗女三两结伴,在檐下摆着各色银饰,手中或编制苗家花腰带、或者密密缝着花样翻新的鞋垫;街道蜿蜒曲折清幽,雨中的石板小巷,湿漉漉泛着天光;偶尔擦身而过的女孩,会令人浮想她是不是就是曾经的雨巷里的丁香抑或那《边城》里的至情至纯的翠翠的模样?
古城北门沿着石级下就到了美丽的沱江边,便可以看到著名的沱江跳岩,跳岩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三百年来,几度风雨霜雪,跳岩仍坚固牢实,保存完好,古朴有趣,如今不仅依然是沱江两岸人们来往的要道,而且成为凤凰古城颇具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
和跳岩相距不远是一座独特的双排红砂岩石礅桥,每个石礅尺余见方,距离也约尺余,由于是双排石礅,来往过河的人就没有了狭路相逢,不好避让之虞,当地人哪怕是儿童走在桥上都是健步如飞,我初次尝试踏石过河,心里惴惴然,心跳不已。两眼不敢旁骛,紧盯足下,生怕一足踏空,跌入江水中。和身负重物依然潇洒飘逸行走的苗家姑娘比起来,更是叹不能及啊.
沱江缓缓绕城流过,夹岸尽是红砂岩条石砌岸,两座桥间的沱江更是水势平坦如镜,清澈见底,当地的女人多聚集于此洗衣,嬉笑声,棒槌的捣衣声,此起彼伏,加上桥上健步如飞,身着鲜艳苗装的赶街姑娘,头上胸前银饰,花枝乱颤,叮当作响。入夜,游客及当地人在河上燃放祈福许愿的河灯,大小河灯顺流而下,和两岸吊脚楼上的红灯笼及窗内灯火交相辉映,组成一副色彩斑斓的画面,让人流连。
泛舟沱江,载客小舟做得极为精致,船头尖尖如铲,船尾上翘似燕尾,如梭的船身通体被桐油油得金黄,船家将它在墨绿平静的河面划过,遇到急流险滩自己也可以帮船家划一把。看岸边条石上着红着绿的女人洗衣涤菜,水中五色的衣物和鲜翠的蔬菜,不时游过的鹅群鸭群,两岸吊脚楼隐映在绿树山色中,山寺古塔送迎着泛舟的游人,着实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住在江边的吊脚楼上,前门是车水马龙的石板街巷,奔涌着南来北往的如潮游人;后面推开窗子,是风光无限流金淌银的生命之河沱江,凭窗赏景,抒情怀古。
再读沈从文的《边城》,“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袴,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周围环境及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可以发现,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地无一时不使人神往倾心。”你会发现,这就是凤凰的魅力所在,正因为处处可以发现令人倾心之处,所以无论一年的什么季节,你都可以来品评它独特的韵味。
http://tkfiles.storage.live.com/y1p9pw-OfSE-z0xCrPPLfPW52pw0p1EGW9CwFWgeVJl-qTmHFepq4hLVoFTSyNwQoQ6ETnSy7frml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