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边照片是安徒生著名童话《海的女儿》的雕塑,
铜像高约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是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Edvard
Eriksen)于1913年铸塑的,
她静静地坐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市长堤公园(Langelinie)的海边已经将近100年。
在欧洲有这样的说法:不看美人鱼,不算到过哥本哈根。
是的,美人鱼铜像已成为哥本哈根的标志。
雕像自塑成以后,经历了多场磨难,在1964年、1984年和1998年她先后三次遭受被“砍头”“断臂”的磨难,其中1998年1月6日美人鱼的脑袋再次被“砍”之后不久即被找回。
看到她,我只读出来:孤独,--一种忧郁着美丽着的孤独。
虽然,90多年来,熙熙攘攘的游客络绎不绝,但我相信,她是孤独的。
她的孤独在写在她的每个侧影,每个角落。



似乎习惯了,对一些雕塑作品环绕而视。
在哥本哈根的市政厅广场市政大楼右侧的安徒生的雕塑,我依旧环绕而视。
我试图透过雕塑作者的思想来感悟安徒生,感悟他的思想。
在这里,我读出的依旧是孤独---一种带着祈望但无助的孤独。
我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在安徒生及他的美人鱼面前始终嗅到一种孤独忧郁的味道。
对于安徒生,在哥本哈根,看到的、听到的,已经不是想象中那个具有纯净、灵秀及大师风范的安徒生。
---以致这种感觉,使我一时没有理顺自己的思维。
哥本哈根的安徒生的是一个自卑、内向、自闭、懦弱、甚至有些龌龊,以幻想来释放自己,极为平凡的人。
这是哥本哈根的新港,建于1669年至1673年,是一条人工运河。
该运河将海水直接引进国王新广场。当时,建造新港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将海上交通引进城市中心,从而促进哥本哈根的经济发展。
现在这里人们现在依然可以看到最早在运河两岸建造的房子。
当年,新港是全世界海员所熟知的,它所著名的是餐馆和酒吧,是著名的红灯区。
那时候人们来这里就是去买啤酒和女人。“醉醺醺的海员经常打架斗殴,摔碎酒瓶的声音几乎通宵都能听到。”
1834至1838年,安徒生就住进了运河右侧20号的公寓,并于1835年在这里,写出了第一部世界著名的童话。
1873至1875年他又回到到这里,住在一个朋友家中并----最终病故于此,一生未婚。
这里生活的安徒生一边过着放荡的日子,一边写着最美的童话。---这的确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但也正是他的身世、经历和自卑、孤独又依赖幻想释放自己的个性,成就了他写出美丽童话,并成为文学史上的不朽传奇。
展开分析安徒生的成长心理,似乎已经不是本文的目的。
但我依旧愿意以重温美人鱼的故事为结束。
童话中,美丽的小人鱼爱上了优雅、高贵、聪慧的王子,爱得那样痴迷、疯狂,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追求生命中最美丽的一刻,哪怕瞬时就成为泡沫.........
安徒生不正是把自己幻想成为了美人鱼吗?
为了追求他的爱人,他爱的那样痴,那样苦,那样孤独,
哪怕在得到爱人的同时,自己就化为灰烬.......
其实,单凭这份爱的孤独,足以使整座城市成童话,永久流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