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股票 |
未来5-10年医药行业最值得投资的股票
好股收藏家
A股目前医药医疗行业上市公司总共167家(含医疗器械诊断公司23家),呈现“散、小、弱、差”特点,如一盘散沙。若与目前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全球十大医药跨国巨头辉瑞制药等比较,无论看规模和研发实力,还是国际品牌影响力、新药研发资金投入及人才实力相比,都有天壤之别。这些跨国医药巨头,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动辄几十亿美元甚至上百亿美元。如以2010年全球十大药企研发投入情况为例,研发投入最多的辉瑞达到94亿美元,比2009年的78亿美元增长近20%,最低的百时美施贵宝也有35.6亿美元,比2009年投入比例略降2%;日本的武田制药2010年的研发投入达到35亿美金,与百时美施贵宝相当,成为亚洲制药企业中研发投入最多的公司。与这些国际医药大鳄相比,国内药企在西药的研发投入简直羞于启齿。从历史和国情分析:
一、发展西医先天不足,难以抗衡国际医药巨头的绝对竞争优势。
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西方国家研制西药已有成千几百年的历史,形成了强大的国际品牌优势和产业规模,而且在新药研发投入的比例和人才实力方面遥遥领先。中国引进西医和西药制造技术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在西药研发生产上,国内大多数医药企业都面临先天不足的尴尬,主要依赖仿制药、代加工及生产原料药来分得一杯羹,顶多在个别单一品种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如长春高新、通化东宝等,夹缝生存,犹如崖壁上绽放的一枝花。但这毕竟不是大概率事件。中国的医药制药企业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不知除了医药企业本身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官方管理层是否也对此心急如焚?
二、祖国中医中药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沉淀(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中和辩证、仁和精诚等中医核心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形成了先天的优势。
在此基础上,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形成了一批百年老字号、百年老店,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白云山、马应龙、片仔癀、广誉远、九芝堂、太安堂、佛慈制药等。这些百年中华老字号,是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具有独一无二的强大品牌和阔广的护城河,形成了与西药别具一格的竞争优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是全民医保和医改大背景下并购重组的最大受益者。李嘉诚也正是因为看中了中药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深谋远虑布局,2004年时就明确定调:中药将是和记黄埔的第六大支柱产业,为此通过旗下医药科技公司攻城略地,深耕细种,成为医药行业不折不扣的“隐形大户”,势力覆盖“北上广”:南与白云山医药合资建厂,北与同仁堂合作,东在上海开办有上海和黄医药有限公司。对比国际医药巨头和嗅觉灵敏的民间资本的高效扩张,国内许多百年老字号特别是国企表现出行动迟缓、创新不足和营销滞后的缺点,品牌的扩散和放大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规模难以扩张。
三、医改的深入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来临,中药和中医诊疗技术的应用将更为普及和广泛,中医中药行业面临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
2012年,全国中医门急诊人次为6.34亿人次,占全国门急诊总量的15%,其中中医院门急诊量为4.5亿人次,这还不包含4万多村卫生室和诊室的门急诊量。“如果没有中医提供这些服务,就难以解决13亿人口的医疗问题。”按原卫生部医改专家咨询组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珞珈说法,“中国只用全球5%的卫生资源就解决了全球20%人口的医疗保健需求,中医药发挥了很大作用。”可见从全民医保的成本角度分析,没有中医药的参与及其作用的发挥,中国的医改难以完成任务和达到医改目的。
在推进深化医改过程中,一个集医疗、中药、养生、保健、中医药旅游等在内的多元化、综合性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正在形成,这对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等都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四、中药中医只要坚持国学为本、科学验证、中西结合的方向和路径,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资本和商品的国际化,必将诞生一批国际品牌药品和医药公司(特别是传统中草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药中医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乃是势所必然之事。据统计,目前中医药已走进全球168个国家,共有8万多个中医诊所,海外中医药从业人员30万人。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王笑频的说法:三分之二海外华人、三分之一的当地人在医疗行为中用到中医药。据估算,目前中医药服务贸易总额超过500亿元。部分国家已经采取各种形式将中医药纳入国家管理框架,如2012年,澳大利亚对中医、中药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成为第一个以立法方式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加拿大很多省已实现中医立法;美国40多个州认可中医针灸等等;即将于2015年公布的新一版全球疾病代码中,将新增传统医药章节。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医药正逐渐被国际社会接受和认可。
五、未来5至10年将是国内医药企业并购重组重新洗牌,形成医药寡头的战略转型期,这个过程中必将诞生大牛股。
并购和产品研发是企业快速成长的基本路径。面对跨国医药巨头对中国医药市场的泰山压顶之势,中国医药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合纵——并购重组,通过焊接手法,使原本各自具有独特优势但规模不大难成气候的一些传统中草药品种资源、技术集腋成裘做强做大,逐步形成规模优势。这样才可能在壮大企业体量的基础上,逐步加大研发投入的比例,对国际医药巨头形成鼎足抗衡之势。这其中,凡是与国际上成熟的化学制药、生物制药技术同质化程度高的,都难有什么发展前途,只有那些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且配方被列入国家机密保护范围的独一无二的传统中药品种,才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并在国家战略主导下,最有可能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成为国内甚至国际医药巨头:
(一)最有机会成长为巨人药企的公司:“中药制药及保健+百年老字号品牌+控股医院(渠道)”,医、药一体全产业链中医药企业。
1.华润系:重点是华润三九(999),为其中药整合平台;包括:西药整合平台华润双鹤(600062)、医疗器械整合平台华润万东(600055)、片仔癀(600436)、大健康产业整合平台东阿阿胶(423)。华润系近年来已经开始祭起并购重组大旗,成功整合华源、阿胶、片仔癀。
2.北京同仁堂(600085):优势是国药独门生意,国家传统保护中药品牌系列。医、药一体全产业链公司,多品牌大健康产业优势十分明显,走出去的潜力巨大。
3.白云山(600332):多传统中药品牌效应+软饮料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已完成多品牌及业务资源整合,品牌多样且强大,蓄势待发。
4.云南白药(538):国家绝密配方,独门生意,传统中药保护品种+品种延伸。品牌向日化延伸效应显著。
5.复星医药(600196):医、药一体全产业链公司,医药+流通+强大的资本运营能力。近年来重组并购动作频频,走向国际化具有先发优势。
(二)传统中药保健百年老字号还包括:
6.马应龙(600993):创建于明朝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十男九痔,治痔疮技术独一无二。医、药一体全产业链公司。
7.广誉远(600771):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距今已有472年的历史,清代“四大药店”(广州陈李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之一,正宗“中华老字号”。独一无二的优势是龟龄集养生保健酒(皇家伟哥)、定坤丹。
8.太安堂(002433):创办于明隆庆元年,拥有御赐“太安堂”牌匾和御医宝典《万氏医贯》二大镇堂之宝,是有着近500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世家之一,以特效的中药皮肤药、特效优生优育药及特效心血管药为主导产品。
9.佛慈制药(002644):创办于1929年,至今84年历史,为中华老字号中药企业。在中药工业化生产、中药出口有先发优势。
10.九芝堂(989):公司前身“劳九芝堂药铺”创建于1650年,至今363年历史。九芝堂驴胶补血颗粒、浓缩丸产品和人体免疫调节生物制剂斯奇康注射液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特别看好前述百年老字号中的中小盘成长股:广誉远、太安堂、佛慈制药。同时,十分看好成长型医药企业——香雪制药(300147):目前主打抗病毒口服液,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是橘红、软饮料亚洲汽水业务和正在争取的保健品直销牌照及将带来的产能扩张拐点。此外,还可关注:红日药业、天士力、通化东宝等具有独一无二的产品优势的药企,关注爱尔眼科、华润万东、通策医疗等优秀医疗连锁企业。
未来5到10年,是中国医药行业大洗牌的十年。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市场法则将使那些没有独家品牌、没有资金和资源优势、没有较强的研发实力的“三无”药业公司,或者被整合,或者被挤出市场。因此,要避免踩上从事以下主业的医药股地雷:抗生素类、纯仿制药类、原料药类、缺乏议价能力的处方药类(OTC)、生物制药特别是(小)疫苗类、纯化学药类、特效药(高端药、根治药),未进入国家基药目录的药。
邓普顿先生的投资经验告诉塞翁:遵循“好股好价”原则,平时对上述百年老字号中药保健大健康全产业链医药企业保持密切关注,做好分析调研,静待市场先生翻云覆雨绝佳表演的机会,分批收藏,金屋藏好股,如抱美人归;如捂老酒坛,愈捂愈甘醇;如养鸡下蛋,日久蛋成堆。保持一颗淡定谦和之心,静静地的等待和欣赏时间的玫瑰开放吧,直到传承给我亲爱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