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阅读探究(3)】“对比法”解读《再塑生命的人》
(2013-10-10 22:07:08)分类: “对比阅读”教学法 |
海伦·凯勒一生度过了88个春秋,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无语的世界里;她曾经多么惶恐、绝望,但最终走出阴影,凭着坚强的意志,成为全球盲聋哑人中第一个大学毕业生;她创办慈善机构,呼吁保护妇女权益,一生坚持写作。用行动演奏出精彩的生命乐章。她的经历是一个奇迹,而引领她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正是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在《再塑生命的人》这篇文章中,海伦凯勒通过回忆向读者讲述了莎莉文老师教自己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展示了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如何为“我”打开厚重的黑暗之门,把“我”引向光明的经历。“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的俗语说就是“再生父母”的意思,那么,莎莉文老师到底给海伦·凯勒带来了怎样的改变,以至于海伦·凯勒怀着无比敬爱和感激的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呢?
正如文章一开始海伦说的:“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在莎莉文老师到来前后,海伦的生活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妨从文中前后形成对比的地方,感受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生命的再塑。
一、黑暗迷茫与光明美好——莎莉文老师点燃海伦心灵世界的希望。
海伦这样写道:“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莎莉老师到来之前,“愤怒”、“苦恼”、“疲惫不堪”是海伦生活的常态。她常常被这种情绪包围着。“
可是,莎莉文老师到来并耐心、细心传授海伦知识之后,海伦的心明亮起来了。“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心中充满喜悦”、“企盼新的一天快些到来”,再加上最后一句话的感叹和反问语气,让我们读者也情不自禁为海伦的转变而喝彩和高兴。这些转变是莎莉文老师带来的。也许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值得高兴的转变,但对于海伦却是点燃了希望之光,开启了生命密码。通过这前后截然不同的心境的对比,我们感受到了海伦心灵世界的转变,感受到了莎莉文老师对于海伦生命再塑的含义。
二、一无所知到求知若渴——莎莉文老师开启海伦对外部事物的感知。
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甚至当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写字时,海伦也“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只认为那是一种“手指游戏”,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而且“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我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才领悟到的。”
可是当莎莉文老师一遍又一遍耐心地想尽各种办法让海伦学会了一些字的拼写并理解了它们的含义之后,海伦兴奋不已:“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从“自豪极了”的心理,“高兴得涨红了脸”的神情,“立即跑下楼”的动作,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海伦对于获得新知的喜悦和激动。而“恍然大悟”、“神奇”、“激荡”、“充满新奇”这组词语,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对外部事物的敏锐感知,给海伦的心灵带来的巨大的冲击。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感知的进步使海伦迈出了由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向像正常人一样求知的艰难一步。而正是这一小步的迈出,才成就了海伦以后在文学、教育道路上的成功。如果说母亲是给了海伦原始意义上的生命的人,那么莎莉文老师则是让海伦的自然生命变得鲜活变得有意义的人,所以海伦感激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丝毫没有言过其实。
三、冷漠无情到悔恨莫及——莎莉文老师在海伦心中播种了“爱”和“温情”。
(当我分不清“杯”和“水”时)“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因为“不耐烦”就粗暴地“抓”起洋娃娃,把它“摔碎”,并且“心里觉得特别痛快”“不惭愧”、“不悔恨”,一个本应天真烂漫的六岁的孩子,居然用这样暴躁、冷漠、狠心的方式向大人宣泄她的不满、愤怒和焦躁,我们不禁暗自寒战。倘若没有谁来唤醒她心中的春天,没有谁来给她的寂静又黑暗的世界播撒温暖的阳光,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会是什么样子?
可幸运的是,春的使者来到她的身边了。莎莉文老师用她独特的方式教会了海伦“水”的含义。而这“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想起被摔碎的洋娃娃”、“摸索”、“捡起”、“拼凑”,为“拼不好”而“生平第一次”流下“悔恨莫及”的泪水,这与之前的“不耐烦”、“不惭愧”、“不悔恨”形成鲜明对比。而通过这组对比,我们感受到了海伦内心因为莎莉文老师的努力而驻进了爱和温情。没有爱的生命就是没有生命的生命,对于海伦来说,心中充满了爱,她的生命才开始饱满开始富有生机。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莎莉文老师给了海伦的生命以生命。
总之,通过莎莉文老师到来前后,海伦整个身心以及对外界感知的变化对比,我们感受到了海伦灵魂的复苏,感受到了莎莉文对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深刻内涵。找到一条恰当的线索,文本解读便如“庖丁解牛”般容易了,而“对比”就是我们解读此文的极佳线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