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比阅读探究(1)】““对比法”解读《秋天的怀念》

(2013-09-15 15:33:08)
分类: “对比阅读”教学法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文学创作离不开对比。古今中外各种优秀文学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对比的艺术,而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也会对比而精彩。

  就《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而言,抓住文中形成对比的点对文本进行赏析,更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和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

  一、我的暴怒无常和母亲的默默隐忍形成鲜明对比。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北归的雁阵”和“李谷一甜美的歌声”都属于美好的东西,但是当看到、听到这些美好的东西的时候,我却“突然”“砸玻璃”、“猛地”“摔东西”。“暴怒”二字,所言不虚。

  可是此时母亲呢?“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悄悄地躲”是因为母亲理解我的心情,包容我的发泄。“偷偷地听”是因为母亲牵挂、担心我会在暴怒之下伤害自己。“悄悄地进来”是因为母亲要回来给我收拾残局并继续鼓励我。“眼边红红的”更可以看得出母亲哭过。她为什么而哭?通过对文章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在哭儿子的身残,在哭儿子的志颓,在哭自己将因病不久于人世之后无人照料子女。母亲此时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她并没有在儿子面前号啕痛哭,反而压抑着百感交集的痛,仅把泪水憋忍成“眼边红红”。

通过这组对比,我们读出了母爱的深沉。

  二、母亲的小心翼翼和激动坚定形成鲜明对比。

  当我心情不好而发泄的时候,母亲“悄悄”、“偷偷”地忍耐着、承受着。可当我“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的时候,“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扑”过来可见速度之快,“抓”可见力度之大。之前母亲小心翼翼地理解我包容我,但现在看到我在伤害自己的身体时,再也无法忍受了,所以变得激动和难以自持——母亲毅然“扑”过来是希望“扑”灭我自暴自弃的沮丧,而母亲坚定“抓”住的则是我对生活的信念。

  与这两个动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一处。“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句话中的“挡”字,有“阻挡”之意,可以看出,母亲想用自己的身躯为我挡住窗外萧瑟的风景,更想阻挡住我对生命的绝望。

这一组对比,我们读出了母爱的热烈。

  三、“我”的稍假转变和母亲的忘乎所以形成鲜明对比。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母亲执意要带我去看菊花。“我”同意了。这个同意里面未必是我真的鼓起了对生活的勇气,也许我只是难以拒绝母亲的“央求”。但是,母亲却“喜出望外”。“好吧,就明天。”我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回答。可母亲“一会做下”、“一会站起”、“得好好准备准备”,母亲高兴的想一个手足无措的孩子。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我不耐烦了。“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通过全文的阅读我们知道母亲并不是一个粗心的人,甚至可以说她够小心够谨慎。可为什么她会脱口而出“跑”、“踩”这类的字眼呢?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此时,母亲为我态度的转变而忘乎所以了。而这“忘乎所以”里饱含了母亲怎样浓浓的期盼和久久的压抑啊!

  这一组对比,我们读出了母爱的忘我。

  四、母亲的身体状况和母亲临终的牵挂形成鲜明对比。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身体痛到“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可她从未在儿子面前表露,她还默默承受着儿子的坏脾气,她还坚定的鼓励儿子:“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艰难地呼吸”这些句子令我们读来都难掩悲伤,可见母亲当时所承受之痛多么巨大。可是,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省略号代表的意思显而易见:“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你们要好好儿活啊,好好儿活!”“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大家要帮我照顾他们啊,我放心不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母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牵挂着子女,依然忘记自己的病痛,这一组对比,我们了读出母爱的无私。

  五、母爱的深沉、热烈、无私、忘我和我的忽略形成鲜明对比。

  母亲的爱深沉,热烈,无私,忘我。可是我呢?文章这样写道: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

  “我一直都不知道”、“我没想到”、“我绝没有想到”,“我”一直都只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沉浸在对双腿残缺的自怨自艾、自暴自弃里,完全忽略了母亲。

  “后来妹妹告诉我”、“邻居们把他抬上车”、“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别人告诉我”……“我”一直都不知道母亲的痛苦,即便母亲去世了,“我”也是从别人口中得知了一切。而“我”之前竟然还那么暴怒无常地让母亲独自承受我和她两个人的痛苦。如今,“我”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对母亲的伤害,可母亲却再也无法看到我的悔悟,无法因我的觉醒而欣慰,我也永远不可能得到母亲亲口的原谅。“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此时此刻,再回首过往的种种,作为一个儿子,“我”的内心该是多么悔恨、自责、愧疚?

  好在最后“我”从母亲的死真正领会了生活的真谛,真正敢于面对生命的烂漫了。母亲的付出终于都有了意义。

  一切都在“对比”中“水落石出”!通过对比,我们明晰了母爱的坚韧、宽容、伟大、无私;通过对比,我们感受了儿子怀念的真挚;通过对比,我们更知道了珍惜珍重的难能可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