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瑞传媒调查及废品垄断调查手记(下)

(2009-03-20 22:42:3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日志

国瑞传媒调查及废品垄断调查手记(下)

 

刘刚

 

“同是做媒体,我不如她。当她不做媒体时,我还是不如她。”这是江艺平老师发表在最近一期南方周末(2009.3.19)专栏文章内的两句文字。言语中透露出这个长者的谦卑与追求。可亲可敬。

 

许久不读报。台灯旁积累的南周和经观,足有一尺厚。

 

静下心细读新一期的南周,钦佩就像死灰复燃。篇篇看得激动万分,为这张新闻纸,更为这些铅字的作者,为肩负道义一直在路上的前辈。

 

南周记者现场直击“世界最大监狱”加沙专题,2.5个版面的篇幅,战后现场的直击篇,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的对话,哈马斯发言人的对话,以及特派记者近距离接触哈马斯战士的记者手记,操作虽无特别突出之处,但巴以激战后,南周特派文字图片记者去到现场,发回自己的图片和文字,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在国内平面媒体之中走在了前面。

 

我欣喜地看到,这张标榜“读懂中国”的新闻纸,不简单把目光放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在国际重大事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彰显其大报追求与立场。

 

战争是魔鬼,伤害最大的,永远是那些普通的平民。最近看《冷山》、《最后的武士》,尤其有体会深刻,战争是魔鬼,它让相爱的恋人不能长久厮守,它让安乐的生活不在平静。再结合着《慕尼黑的惨案》,看现在的加沙,现在的巴以冲突,或许多少能明白,少不更事的巴勒斯坦小学生们,为何会坚称自己胜利了?

在以色列的F16、坦克和阿帕奇直升机的轰炸下,加沙的房屋和学校被炸毁,但巴勒斯坦人说,“我们失去了房屋和土地,但我们没有失去信仰。失掉信仰的战争才是打败了的战争。”

 

信仰是个虚无的东西,很难说出个所以然,不光是巴勒斯坦这些战争下的小孩,当《最后的武士》情节发展至高潮,身披盔甲的武士们,骑着骏马,挥着大刀,冲向布列着机关枪和榴弹炮的敌方阵营,那种视死如归以卵击石的气魄,或许能对信仰做个阐释。尤其是战斗即将结束时,大村的将军士兵牙咬含泪脱帽齐刷刷跪倒在死于枪炮下的武士们。

 

有信仰的武士值得敬仰。有信仰的新闻人和媒体同样值得敬仰。而南方周末,在我看来正是这样一份有信仰值得敬仰的新闻纸。

 

女毕业生的死亡日记,读完心生凄凉。或许是极端类似的出身激起的同情,也或许是极端的决绝形式,满腹命运弄人的唏嘘与慨叹。但这个女孩子也太脆弱了一些,这么多年都走过来了,再坚持一下,或许就能挺过去。

 

死亡日记一文,笔法细腻,全文多处露出李海鹏举重冠军之死的影子。出色的特稿堪称学习的典范,经典的文字实难超越。

 

沈阳擦鞋匠怒剁艾滋患者案,出自朝格图,这个老师貌似处于亢奋状态,不到一个月之前,湖北房县的民办教师法制培训班调查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响强烈。

 

这样的选题,正是一个有追求的新闻人,一张有追求的新闻纸,所应追寻的,不遗余力,且不顾一切。


突破

接着之前写的手记,把东莞废品垄断调查的心得写完,主要是给自己划个句号。

 

废品垄断调查稿,见报后在报社内部引起争议,主要是批评的声音,篇幅过长,结构散漫,文本呆滞,可读性不强,视野不宽阔,等等。我想,除了稿件本身的问题,更多原因,是有新京报褚老师的核心在那做比较。虽然,褚老师自己并不认为那是一篇多么出色的稿子,也不排除他是谦虚。

 

劣势与短板,我对我自己,是有深刻认知的。但我有个不成熟的疑惑,为什么,操作近一年的版面,非要到了今天,才会意识到篇幅过长?

 

短板与劣势暂且不谈,主要还是记录整个调查过程最大的收获。我总结为“突破”,也就是寻到人后,如何让其开口,告知你想了解的信息?

 

废品垄断的选题,最早接触,在去年上半年,应该是5·12汶川大地震之前,一直没有做出来,除了大环境(四川地震,北京奥运,东莞创城)等,主要还是自己畏难与工作情绪。

 

工作就是工作,个性就是个性,今后一定不能将个性掺和进工作当中,要培养自己特立独行,坚决执行的职业心态。这是不打紧的插话。

 

反正,接手选题之后,清溪核心线人、厚街赤岭破烂王,以及常平人货车司机,等等,都陆续接触,基本事实层面的信息都有搞到手。当时大致的情形心中有数,但背后黑手,简单推断,就是有镇政府插手,感觉“很黑,水很深”。

 

两个层面一直不敢正面接触。首先是涉事的废品回收站,其次是政府的主管部门。担心有二,这些回收站,心狠手辣,手段残忍,保不准招来人身攻击;其次,镇街主管领导与报社关系铁,一接触,就有可能遭遇电话说情或者直接公关。所以,就这样耽搁下来,一直到从社会组转到深度组。

 

正是因了褚老师的原因,我有幸跟在他屁股后面,把之前一直不敢触碰的两块“突破”。

 

废品回收站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黑”,表明倾听的态度与立场,竟邀来了收购站主管,他们看上去还比较热情,态度诚恳,端茶倒水,大吐苦水。这说明一个问题,有时候,因为第三者的旁述,会将一件事或者一个团体无限夸张或者放大,因了这样的原因,无形中易产生杂念,让你搞不清楚状况。

 

2007年,秋,在新法制报工作,接抚州市南丰县三溪乡村民举报,该乡政府强征村民山林地,村民不满反对遭殴打。我去了现场。一座海拔很高的山。从山脚爬上去,已经气喘吁吁。在已被推土机挖开的半山腰上,村民讲述了冲突的过程,在我即将离开时,村民好言相劝,不要一个人去乡政府,小心那些人对你下手。

实话,当时,听着那些朴实的老农的劝告,我确有一丝恐惧,但事后去了乡政府,事实并非如此。乡党委书记非但杀鸡款待,奉为上宾,临走还硬塞我好些土特产品。

 

另一个层面也有了实质性进展。

 

在厚街,我们见到了厚街经贸办的分管领导,厚街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的经理,此人同时也是厚街供销社的副主任;在常平,我们见到台商协会常平分会的会员、会长,拿到了一组坚实的数据;在清溪,我们见到了分管废品回收的一位副主任;最后,我们顺利采访到废品回收商业的主管部门,东莞市供销社,一个和东莞日报相同级别的正处级单位,一个懂行的科长。

 

厚街镇公布的1200万承包费,清溪分管副镇长公布的是1300万左右,而坊间说这一数据高达6K万人民币。全市1.3个亿。

 

正是这些镇街的利益均沾,导致了垄断的合法化。

 

这刚好就能解释,为什么,破烂王被打了,派出所非但不立案,治安员还要踹上两脚;工厂主被打了,民警非但不立案,还做和事老,建议协调解决;回收公司垄断市场,强买强卖,压级压价,而镇里分管领导却认为只要价钱不低得离谱,是允许的!

 

正是事实层面的突破,再加上利益链的厘清,为稿件的最后成文,打下坚实基础。

 

另,再赘述两句。褚老师的调查,堪称缜密,几乎每一步,都有脚踏实地的走访、体验或者交叉印证,这是调查的基本功。我要说的,就是这些调查,有的只是佐证基本事实的真实性,并不一定全部见诸报端。

 

比如,一个上午,跟着三轮车送货,体验马仔拦车,强行收购,褚老师就只是用一张主图表现,但正是这样的调查,为之前破烂王们的讲述提供佐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