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难过。真的很难过。尽管没有领导点名批评我,但我自己清楚,这是我从业以来,遭遇的第二次职业危机。
有些话,可以写在报纸上,可以写在博客上,但自己的心事,只有埋藏在自己的心里,如果有必要的话,还要加上一把锁。
以前的领导安慰我,这还算不上职业生涯的一个败笔,最多算是一个小插曲;LL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老公,犯了错误后,可怕的是一直沉浸在自责中不走出来”,“应该早点恢复,更好的工作,然后避免犯下类似的错误”,“人非圣贤,重要的是同样的差错不能犯两次”。
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分析的很对,中国人死不认错,我想,我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尽管心里知道自己错了,嘴巴还死硬,倔脾气,就是不肯承认错误。
敖哥说的对,我“太功利了”。
高老师的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老江湖”遇到新问题啦!
这次被鸡奸了。死得有点难看。无颜以对。我要出去走走。
不过,还是暗自庆幸——
好在杨军还不是一个抢匪!
(记者手记)
良知不因谎言而改变
东莞太需要这样的英雄了!
7月7日晚9点30分,接到一个小伙为救一个女孩被砍断右手无钱就医的新闻线索,我们2个文字记者和1个摄影记者,正在塘厦采访结束赶回报社的公交车上,简单询问报料人信息过后,我们作出上述的判断,但前提是情况要属实。
这天夜里下起很大的雨,瓢泼似的。我们冒雨赶到医院,已经是深夜11点。因为伤痛,杨军紧锁眉头躺在床上,一旁站着几个手足无措的贵州老乡,还有自称获救的程燕。
采访是分开进行的。程燕最先详细讲述了一遍事发经过。杨军的话不多。记者当晚多次询问过两人的关系,程燕一口咬定不认识,病床上的杨军也使劲摇头。
第一篇“英雄救美”的稿子,是在连夜的采访和第二天的实地走访之后见报的。其实,我们一直心存疑虑,这也是为什么第二天回访事发路线的原因。我们发现了事发地对面的治安岗亭,我们发现了他们没有第一时间报案,我们还发现,对于一些细节问题,双方都在以“事发突然,记不清楚”为由搪塞,但我们没有坚持质疑下去。
东莞确实欢迎这样的英雄!这从见报的反响便可见一斑。在缺少第三方证言情况下的第一篇稿子见报后,热心读者、网友纷纷前往医院看望慰问杨军,更有网友在网上公布杨军的银行账号为其募捐。
在本报记者的直接干预下,杨军的伤势得到妥善救治,医药费也有了眉目。但就在大家为“英雄没有流血流泪”而欢欣鼓舞时,杨军的谎言被戳穿了。有没有救人、是否属于建议勇为现在还需要警方进一步鉴定,但事实是,他们确实有意隐瞒了彼此相识的情节。
当谎言被揭穿,真相付出水面,很多心存善意的好心人感到被欺骗。我们也感到难过,除了被欺骗,还有因为把关不严给对我们充满信任的热心读者带来烦恼的愧疚。
我们和每一个普通的读者一样,关注那些大家都关注的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作为媒体人的良知,就像关注杨军一样。
杨军小小的谎言,并不会阻止我们探寻真相的脚步。我们作为媒体人的良知,不会因为谎言而改变,只不过,我们要更自信、更谨慎。希望继续得到您的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