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迟两天获救,我死定了”
9驴友路迷奉新五梅山63小时获救
组织者杨自明讲述遇险经历
文、图/本报记者刘刚
核心提示:
12月1日,9名登山爱好者在奉新五梅山登顶下山途中迷路,最后获救者受困深山63小时。奉新县、修水县各有关部门紧急部署,成立搜救工作指挥部,出动上千人次上山大搜救。9人最终成功获救。
此次五梅山遇险,杨自明受困深山60多小时,饥寒难耐几与死神擦肩,作为组织者的他说,事前准备不足是最大的教训。
12月15日,获救后第11天,差不多恢复状态的杨自明在卫生院办公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肯定地说,待时机成熟,做好充分准备后,还将再征五梅山。
人物名片:
杨自明
宜春市奉新县上富镇中心卫生院检验师兼工会主席,55岁,中专文化。自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开始,喜欢亲近大自然、浏览山水风光的杨自明便爱上了登山。他说,登山不但可以强健体魄,还可以远离都市的喧嚣,愉悦身心。每年登山2~3次,成为杨自明坚持的习惯。现今,除了在上富镇95%以上的山峰留下脚印,杨自明的足迹更是遍布大江南北,他曾先后登上五岳以及四大佛教名山。
背景:五梅山地处奉新和修水两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516.3米,以雄峰、飞瀑、奇竹、趣石、温泉称胜,四周连绵大山,有30万亩次原始森林,95%属无人区。12月1日,它迎来了上富镇中心卫生院的9名登山者。
12月1日7:45
集合出发
上富镇四面环山,除五梅山,几乎所有的山我都登过,因登山一般都是当天去当天回,五梅山较远,一直没机会去。这不,机会来了。
11月26日,我从上海探亲回来,卫生院几个小年轻找到我,说想去登卫生院对面的峖嶂山。峖嶂山有1100多米,但我已登过十多次,觉得没多大意思,于是我建议登最高峰五梅山。他们表示同意。
很多人对此感兴趣。11月28日,我在卫生院黑板上用粉笔写了一则登山信息,内容我还记得很清楚。地点:五梅山;时间:周六(12月1日);随身物品:食物、饮水、相机;五梅山虽然极其无名,但同样有茂林修竹、幽篁碧草之美;蔡天官学识渊博,明朝重臣,堪为人杰;仙水潭飞瀑清音,山翠水秀,可谓地灵。一日之游,众览山水之胜,愿参加者请于12月1日清晨7时30分在医院门口集合,统一出发。
起初,有人问是否需要统一人数,我说不用,去的人多,就包大点的车,人少就包小点的车。最后,我们叫了一辆面包车。
12月1日星期六,天气晴朗,这天清早,大家集合上车后,我才知道,一共来了9人,5男4女,其中年龄最大的是57岁的老周,年龄最小的是19岁的谢绍虎。
早上7:45,我们准时出发。路上,买了36个馒头、18包榨菜做干粮,大家还自带了一些面包和矿泉水。我们只准备了一顿中餐,原计划晚上下山后回卫生院的食堂聚餐。
上山前,有年轻人提议,从正面上山,下山后不走原路,新路更刺激。我以为天黑前一定能下山,不按原路下山没多大关系。没想到,这却害得大家困在了山上。
12月1日12:00
登顶五梅山
我们是从五梅山的南面上山的。
最初上山还有路,走了三分之二,就没路了。剩下三分之一的路,全是布满荆棘的小路。没路后,我们9个人看着哪里高,就往哪里爬。
大约11:30,爬到离山顶大约还有2里路的地方,我们已能看见顶峰,就决定吃中餐。当时,大家都认为天黑前肯定能下山,就把带的东西能吃的吃,不能吃的全扔掉了。
大概12:00,我们终于爬上五梅山的顶峰。这里是块平地,中间有块荒石,已看不清楚上面的字,周围有很多空的矿泉水瓶。山顶风景很好,真是千山万色,一山比一山高,山也青,也峻峭,很舒服,大家都说这里不错,心情舒畅,站在山顶心里没了杂念。大家拍照留念。
12月1日13:00
新路下山
玩到13:00,大家决定下山。
我们是从南面上山,下山决定走新路,就沿着西北方向下山。但走了一个半小时,我发现一直是在山梁上走,就说这样不行,需要下到平地去,否则人非要在山顶上过夜不可,这样人吃不消。我就带队向西北方向下山。
下山1个小时,眼前出现一个石涧。我们认为,有水就有路,因为水都会流到山脚下去的。当时就不考虑方向了,就沿着水流的方向走。
结果水路太长,我们一直走,一直走到天黑,伸手不见五指。这段路,是风景最好的,两边都是悬崖峭壁,溪水翻滚,整个这几天,这段路的风景是最好的。
背景:12月1日21时许,修水县黄港镇派出所值班电话响起:宜春市奉新县9名登山爱好者当天一早登上五梅山,直到晚上仍未下山,可能已迷失在深山密林中,急需救援。当晚,黄港镇派出所民警出动车辆接来奉新方救援人员,随后,协助奉新救援队伍一同上山搜救,搜救队员搜寻了一晚上也没找到被困人员。
12月2日凌晨1时,奉新县委政法委领导接到县卫生局的报告,连夜安排公安干警进行寻找。这一夜,9名登山者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晚大家围在火堆前有说有笑,一直座谈至天明。
12月1日18:00
山上过夜
大概下午6点的样子,天黑下来,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旁边就是悬崖,我们不能再走,不小心就会摔下去,于是决定停下过夜。
幸好有一个人带了1个手电筒,还有2个打火机。点着火,大家坐下来,把身边的枯枝枯叶点燃,我们几个男的到旁边摸着弄柴,但半个小时也没拾到多少。
见此情景,我说这样不行,这么点柴,晚上肯定会把大家冻坏不可。我就拿上手电筒,到半里路远的地方,一个人出去找柴禾。
我发现了2颗好大的枯树,估计有好几百斤重,当时我没有柴刀,就用脚去踢,用肩膀扛,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花了一两个小时,终于把枯树扛翻掉了。搞了几百斤柴过来。搞得我好累,我当时只穿了一件衬衣,里面一件很薄的睡衣,穿一条单裤,我身上湿透了。大家围着烤火时,我的一身在冒水蒸气。
那时,大家还很乐观,食物已经没有,晚饭没吃东西,就在水边喝了点水,大家都想,一顿无所谓。大家讲故事,说笑话,唱歌,一直睁着眼睛坐到天明。
当时很刺激,大家都没睡觉,东西没吃到,大家的心情还是不错的,手机进山后早就没有信号了。后来才晓得,我们当时已到了老山,当地人每年都会迷路,甚至还有死人的事情。
背景:2日上午11时许,奉新方面与修水县主要领导打通电话。修水方面紧急召集县公安局、县森林公安等部门负责人商议救援方案。修水县公安、消防、武警、交警等相继组织警力登山救援。与此同时,从新路下山的9人,在山中转了一圈后回到昨晚生火处。大家意识到,迷路了!
12月2日12:00
迷路
第二天天亮,大家什么都没吃。我们从烧篝火的地方往山上走,走了一上午,转一圈下山,却发现又回到了烧火的地方。
中午12点,回到原地,我们心里就慌了。大家这才意识到,可能迷路了。
开始商量怎么办,有人提议往回走,但沿路返回是上坡路,我担心大家走了一个上午,都没有体力,就坚持继续沿着水流方向走。
我不相信前方没路,就提议,我一个人先往前面探路,没有体力的就留在原地或沿着小溪走。他们对我一人探路不放心,就叫上了19岁的谢绍虎和我一起。
谢绍虎有部手机,我的手机上山时就掉了,也没吃的,也没火源,两人就出发沿水流探路。我当时给自己下目标,天黑之前一定要找到人家或者找到有手机信号的地方,打电话求救。没想到,林子太深了。
中午12点,我们和7人分开,我和谢绍虎沿着水路走,结果越走心越灰,下午四点,我们来到一个水库。我当时想,有水库就会有大路,就沿着旁边的峭壁往上爬,一直爬到天黑,伸手不见五指,只好在水库旁几棵树下停下过夜。
那一夜,实在太冷了!谢绍虎拿出手机,双手冻得直打哆嗦,手机拿不稳,在手上抖来抖去,差点掉水库里。第二天天亮,身旁一个水坑,都结了一层冰。
我的鞋子全部湿掉了,当晚两个人都冻得够呛,话都说不清。没有火。没有东西吃。旁边有山泉水,喝水不成问题,但可能太凉的缘故,后来一喝就呕。
当晚睡觉,两个人没话说,我的心里一点不踏实。一想到7个人还在山里面,如果我们出不去,我是组织者,怎么跟这些人的家属交代、怎么跟院领导交代,好多人都会跟着我遭殃,就感觉到压力很大,精神压力特别大。
冻了一夜,天亮了,谢绍虎说往回走,但我有点不甘心。我说这样前功尽弃,灰溜溜的回去,怎么有脸见人。我坚持继续往上爬了1个小时,只见水面越来越宽阔,山势越来越陡峭。只好放弃,按原路返回。
早上8、9点,回到水库尾端,谢绍虎的手机这时出现了一格信号,赶紧拨打110、119,想求救,但对方听不见我们声音,无法通话。
这时,我在水库边捡到一个饼干食品袋,上面写着黄港食品厂,我才意识到,已到修水境内黄港水库。
没办法,只好往回走。
背景:12月3日上午8时25分,救援人员终于在黄港镇越山村尖角岭和金盆山交界处找到了7名失踪人员。这7人饥寒交迫,面色苍白,见到搜救人员好久才缓过神来。这时,杨自明和谢绍虎还在深山中艰难探路。
12月3日9:00
摔下山脚
外面来到一个三叉河口。由于2天没吃东西,再加上受冻,我体力开始不支,走路踉跄,我预感走出去很困难了。
实在走不动,我就叫谢绍虎按原路返回,上五梅山山顶求救。但他不走,说背都要把我背走。我告诉小谢,不要说傻话,如果你能走出去,大家都有指望了。我叫他原路返回五梅山,上面一定有信号,再打求救电话。后来才知道,谢绍虎上山也迷路了。
下午1点左右,和谢绍虎分开,我躺在河边,大概一个小时后,山里没了太阳,那时我就感觉身上好冷,刚开始有太阳的时候还不觉得。我想,坐着也冷,不如四处走动下,于是,我就想爬上旁边的一座山,指望看着农家的炊烟。
爬这座山,平时不要一个小时,那天我足足爬了3个小时。将近天黑,我到了山顶,发现万籁俱寂,人兽俱无,心一下子凉到了极点。
我当时想,如果谢绍虎把信送到了,明天有人救我的话,在山上他们肯定找不到我,就决定下山,回到开阔的地方。下山时,已经看不清了。
我沿着一条比较光滑的山沟,头朝下,脚朝上,抓着旁边的竹子,慢慢往下滑。
谁知道,滑到一半,一根竹子折断,我顿时失去重心。
“砰”的一声,石头哗哗响,石头树枝直打在身上,我一下摔到山脚。
我掉在地上,晕了过去。
12月3日晚
遭遇野猪
醒来发现,衣服破了,手也破了,四周好黑。这晚是我最遭罪的一夜。我遭遇了两头七八十斤的野猪。
我摔下来的地方,是条河床。见前面有点白的地方,就往前走,那里更显眼,容易被发现。谁知,没走两步,掉进河里,水一下子淹到我的脖子。还好我水性不错,三下两下游了上岸。全身湿透爬上岸,风也来了,吹得我四肢发抖、手脚冰凉。
我爬到一堆鹅卵石上,又一下子晕了过去。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月亮上来了。那时,听到旁边“嗷嗷”叫的声音,声音很粗糙,心想是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就听到“滴滴嗒嗒”的声音向我靠近,围着我转圈。开始我没睁眼,后来有东西在拱我的脚鞋底,拱了七八下,没理它,后来越拱越厉害,我就用脚使劲踢了一下,这时才发现,原来是两头七八十斤重的野猪,牙齿有一寸长。我立马就不感觉冷了。
说来也怪,这一踢,两只野猪就跑了。野猪跑远后,山谷就变得静悄悄的,我一个人躺在地上,好冷好冷。身上的衣服都结了冰凌。手脚没了知觉。全身冻麻木了。
又昏过去了。
背景:12月4日上午11时左右,杨自明在修水和奉新交界处的一段河谷旁被找到。在随队医生的紧急抢救下,他慢慢恢复知觉,并提供了另一名失踪者谢绍虎的去向。根据他提供的线索,搜救人员于下午1时35分左右,在一个小峡谷旁找到了谢绍虎。
此刻,离接到求救电话,杨自明已受困深山60多个小时。
12月4日11:00
获救
第二天上午,太阳出来了。
我被一阵喧闹声吵醒。但我躺在地上,一动不能动,睁不开眼,开不了口。只感觉好大动静,地面都在抖动,听到有人用喇叭喊,“找到了”、“找到了”。我意识到来了很多人,但不知道这些人是来干什么的。
有人把我扶起来,给我披上毛衣,问我“是不是上富镇卫生院的老杨”,我想说话,但张不开口,只是点点头。后来我才晓得,狮溪办事处主任戴江和奉新县开发区公安分局局长江小春带的救援队,在一百米外,就发现了我。
“老杨找到了”、“老杨找到了”,整个山谷里都是人群的欢呼声。
“庆幸生在一个好时代”
——对话杨自明
新法制报:登山之前,你们有做过什么预案吗?
杨自明(以下简称“杨”):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意识。因为这样的山,我们经常登,根据以往登山的经验,下山后都能找到人家或者小路。但后来我们才发现错了,没想到下山后却找不到人家。没有一个人想到会走不出去,只想到了刺激。
新法制报:当时你为何主动站出来探路?
杨:考虑到他们一天没吃东西,没有体力,走不动啊。我觉得自己体力还行,就先去探路,如果找到老乡或信号,就能求救。
新法制报:在山里的几十个小时,你想的最多的是什么?
杨:就想怎么样找到一个人,怎样找到信号,求救,把大家救出去。我要对8个人负责。我是组织者,如果出了事,我怎么跟这些人的家属交代、怎么跟院领导交代,好多人都会跟着我遭殃,就感觉到压力很大,精神压力特别大。
新法制报:获救时,心情如何?
杨:他们当时就告诉我,7个人前一天找到了,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差不多掉了下来。但一下子又紧张起来:小谢还没有找到!我的心又凉了一半!直到下午救援人员找到小谢,我才放下心来。
新法制报:有总结这次受困的教训吗?
杨:这次是大意失荆州。以前都是雄赳赳地上山,只有这次才是从山沟沟里爬出来。主要是太追求刺激,忽略了风险,事先准备不充分。
新法制报:回来后,有挨批评吗?
杨:没有。但我们在给政府的感谢信上提到,因为我们的莽撞,给党和政府带来很大的麻烦,我们感到很内疚。要感谢党和政府,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动静,会花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救我们。奉新县委书记黄百文看望我们时说,“日夜搜救,是因为你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把你们救出来”。我很感动,我们9个平民百姓,政府这么重视,要庆幸我们生在一个好时代。
新法制报:今后还会登山么?
杨:待时机成熟,做好充分的准备,再登五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