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与基本矛盾

(2007-02-28 11:00:15)
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与基本矛盾
摘要 为了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内在的基本规律与矛盾,使学生在体育课中既能学到广泛的知识,又能得到锻炼身体的最佳方法,更能使教师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学过程  基本规律  基本矛盾  教师  学生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育人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实际,与时俱进,全面创新。力争在教学工作中改革、创新、发展中要有新举措、新突破、新局面、新思路,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新一代的人才。做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其适应人才的需要,应具备一专多能的学识。在教学中,质量的好坏,事关学校对合格人才的培养和运用,因此,体育教学是一项严肃认真,十分细致的工作。体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内容、进度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内在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为使我们的这种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又使体育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秩序井然、节奏鲜明、生动有序的教学过程。确保体育教学过程的质量和体育教学的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必须掌握其内在的基本规律以基本矛盾,更好地得以实践中的运用,以保证顺利的进行教学活动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联系。它制约这体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两类。
  1、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一般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制约性规律。体育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培育人的过程,它会受到社会的物质、文化条件与社会需要,特别是受到一定社会教育目的及其内容的制约。所以,各国的国情不同,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也不尽相同。我国的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并和其他学科一道成为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同时,体育教学的条件和手段(体育教师、场地、器材设备等)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更具有依赖性。因此,体育教学一必须与社会的条件和需要相适应,并随着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体育教学中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措施等,都必须从不同的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和体质状况,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断提高。
  ③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过程。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认识活动的规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将感知、思维、实践三个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形成表现的基础,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感知能力;思维是形成理性认识,掌握运动动作的关键,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过程;实践巩固知识运用,改进提高动作技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必要途径。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
  ④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教师应结合对学生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使他们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都受到熏陶和提高,这是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又是学生的认识过程,要以一定的、系统的知识、技术、技能武装学生,这是体育教学的教养目标;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必须充分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体育教学的发展目标。教育、教养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统一整体,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统一于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中。
  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辩证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矛盾运动过程。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用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由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到用的转化过程,这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所在。但是,教师主导作用只是教与学关系的一个方面,是外部条件,即外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内部根源,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主导感知、思维、实践,即对所学的知识、技术、技能反复练习,加工消耗的过程,但凭教师的灌输,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是无法实现的。这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师是否发挥了主导作用,及其程度如何,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只有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努力积极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教学规律
  特殊教学规律是指体育教学过程所特有的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以运动动作的练习为主,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教学过程,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以及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的。但由于教材的难易程度、教师的组织教法水平、学生的基础,以及其他有关条件的不同,三个阶段的具体特点和所需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因此,三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没有严格的、明显的界限。但在不同阶段中,动作技能的教学各有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只有根据这些特点、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进行运动时,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机体对这些变化有一个适应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当人体开始运动时,身体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逐渐下降,这一时期称为工作阶段。经过休息和调整,体内能量储备逐渐恢复到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称为相对恢复阶段。再经过合理休息,机体的恢复功能可以超过原来的水平,称为超量恢复阶段。根据这一规律,为了使学生达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必须合理安排体育课的间隔时间,才能产生运动动作练习的效果积累,提高学生的机能水平。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失去了负荷后的痕迹效应和最佳时间,机体工作能力就会降到原来水平,称为复原阶段。
  ③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起伏变化的规律。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心同时参加活动,在反复的练习和休息的交替过程中,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一节体育课来看,呈上升-稳定-下降的趋势(见附图1)。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健康状况及训练水平不同,教师选择的教材和采用的组织教法的差异,以及气候变化条件的差别,机能活动曲线上升的坡度和进入高峰阶段的高度及延续的时间等,也会有所不同。对少年儿童来说,机能活动能力曲线一般是上升的时间短而快,但维持高峰阶段的时间较短。身体训练水平越高的学生,机能活动能力提高的时间较短,达到和保持最高阶段的时间延长,并可承受较大的生理负荷。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练习与休息进行反复地,合理地交替,练习的负荷时有起伏,学生生理机能变化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曲线运动。与生理活动相适应,学生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指注意、情绪、意志)也呈现出高低起伏的曲线图像。这种波浪式的曲线变化规律,形成了体育教学鲜明的节奏,也是体育教学应遵守的规律。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是根据上述规律围绕活动,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有相互区别的。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师生之间是双向信息交流的一个有序的可控过程,在相互交叉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来完成教学。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当人们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和认识逐步深入时,人们就会对教学过程的内在动力或阻力--教学的基本矛盾引起注意,因为正是这些内部矛盾的决定因素,是师生之间的矛盾、困惑、难题,以及学生的失败、成功、喜悦、沮丧的内因和由来,这些矛盾来自内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如师生、教学、新旧、智能、德智以及学与做等等,这些矛盾关系的交叉和碰撞,使教学成为一个非常复杂和多变的过程,由于这个复杂的过程,蕴育了诸多的教学因素和教育因素,也正是由于这个过程的复杂多变,使我们的教学还有许多困难和困惑,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把握这些矛盾。
  1、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与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样,同时存在着由“教师--教材--学生”这些基本因素和由于体育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因素更加复杂,又比如知识掌握的过程中有了更加密切的人际关系因素(集体因素),因此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也将不太一样。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有以下几个基本矛盾。
  ①学生“做为玩的运动和游戏”的体育理解与教师“做为教材的运动和游戏”的体育理解之间的矛盾。
  这是体育教学过程未开始之前就已有,而且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作用的一个基本矛盾。由于社会的体育先于学科的体育而产生,而且先于学科对学生产生影响(即学生在体育课之前就认为体育是玩的),所以他们对体育的理解从一开始就和教师不一样。因此他们经常不明白为什么要学那些没有什么乐趣,没有什么情节,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因此,他们会在“想像中的体育”和“现实中的体育”之间感到困惑,甚至产生厌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要把“做为教育的体育”用最恰当的方式转换去取代“做为玩的体育”,这包括了动机启发和教与学的目标的转换以及采用既活泼又有教育意义的教材等方法,包括进行把学与玩结合起来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等工作。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一基本矛盾非常突出的小学低年级采用入“情景教学”,“故事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时能取得好效果的原因。
  ②教学效果的统一要求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由于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存在有较大个体差异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面对不同的技能水平,和由此而产生不同的评价等等。此时如果教师对因材施教的措施注意不够,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骄傲、厌学、失落等不良心理。这个基本矛盾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固然也是存在的,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则更加明显。
  ③相对不自由的体育教学形式与学生熟悉的主动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源于第一对基本矛盾。由于学生熟悉了“玩的体育”,那么他们会很自然地把“玩的体育”的形式带到课堂中来,他们喜爱自由而不喜欢约束,喜欢比赛而不喜欢练习,喜欢尽兴而不喜欢“蜻蜓点水”,喜欢交流而不喜欢“单练”,而这些又都往往因为班集体教学的实施而很难百分之百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学生们容易在体育课中有这样那样的不满足,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对教学形式进行必要的调整。
  ④技能掌握的必要性和技能掌握的困难之间的矛盾。运动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技能的掌握。因此,让学生掌握和熟练掌握多种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在掌握技能方面却面临许多困难:如多种技能的必要性和学习时间少的矛盾;技能掌握和必要的体能锻炼之间的矛盾;技能之间的相互干扰;技能的完善和技能的个人特点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困难影响这技能的有效掌握,也使技能学习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
  ⑤教师进行安全教学的义务和学生冒险尝试心理之间的矛盾。体育运动总是伴随着冒险、挑战,也伴随着危险性,而且冒险挑战又是体育运动的魅力之一,因此体育教学过程要比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更有安全的问题,过分地强调了安全,会使许多运动失去特点,使教学死板无味,但不去控制学生经常出现的冒险和冲动的表现,不注意安全,既有背于教育的根本目的,又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还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这是一个在教学实践中很现实的矛盾。
  2、不断认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认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的先决条件,是对作为体育教学过程具有全面而科学的认识,认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材加工和处理、选择教法的先决条件。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比其他教学更加复杂,这即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活力、更具教育性,也使体育教学更加驾驭,因此需要我们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不断地进行认识。
 
 
 
 
 
参考文献
1、体育科学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报 1997
2、体育语健康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2000
3、学校体育学  高等学校教材 1994
4、学校体育改革  知识出版社 1999
5、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  199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